正午时分,夏日炎炎。毕节纳雍县猪场乡硐口村刺梨基地,高低起伏的山坡上连绵成片,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美不胜收。
基地上,村民们正在浇水除草,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在基地干活,工作很稳定,一天有70块钱收入,工资稳定还能学到种植管护刺梨的技术,好得很。”正在刺梨基地除草的硐口村村民杨秀英开心地说道。
刺梨基地负责人袁红筑说,“刺梨基地由毕节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并负责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为扎实有效的管护好刺梨基地,我们经常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实地为村民们讲解刺梨的栽培、种植、修剪等技术。让大家增强管理意识的同时帮忙大家能够更好的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春耕生产以来,猪场乡党委、政府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高效农作物,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猪场乡紧扣“八要素”,积极引导群众调减传统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统一部署、统一安排改种刺梨、辣椒、毛豆等经济作物,并在退耕还林地皂角树下套种南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明确低效作物的替代作物,借助低效作物调减改种这个机遇,扩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猪场乡党委书记高扬介绍,基地种植刺梨良种800亩,基地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每亩预计产出土优质良种苗木2.8万株以上,总共可产出良种苗木2300万株,年产值达2000万元。收益的60%用于贫困户分红,覆盖全乡贫困户2261户10448人。(陈炯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