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中寨镇易地扶贫搬迁在锯齿山上的“硝烟”

2020年07月06日14:4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坪村第一书记张文波在产业基地犁地。肖咏 摄
大坪村第一书记张文波在产业基地犁地。肖咏 摄

春日里,一颗向日葵种子,悄然在中寨的沃土里萌芽……

麻阳河,静静流淌。锯齿山,巍巍耸立。

相依,在中寨。坚守,在中寨。

蜿蜒的麻阳河,宛如碧绿的飘带环绕在中寨的脚下,庄重而静谧。深绿的锯齿山,宛若宝绿的项链戴在中寨的颈上,稳重而唯美。

一路驰骋,一路颠簸,经过沿河德江两县六镇90公里弯弯山路,终于在若隐若现的云雾中,掀开了中寨的神秘面纱。

没有走进中寨前,我把听到的几个词语和几组数据,记录在随身的笔记本上。

……

路途之遥、基础之薄、任务之坚、硬伤之多、搬迁之重、拆房之难,惊然、默然、怅然、叹然、赞然……这里,一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正在硝烟四起,前路任重道远,战士斗志昂扬。

艰苦!中寨是距沿河县城90公里的边远小镇,海拔1100米,听说是沿河海拔最高的集镇,入冬便是寒风朔朔、淫雨霏霏、云雾腾腾。

艰难!中寨是辖1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6268户25463人的边远小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55户11406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43.07%,14个村中8个村是深度贫困村,堪称沿河“最穷乡镇”,前路漫漫、困难重重、千辛万苦。

艰辛!中寨是2016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1102户5528人的边远小镇,搬迁人数占全县22个乡镇(街道)搬迁总量的10%以上,搬迁总数名列全县第二,乡镇人口搬迁比例居全县第一。

艰巨!中寨是目前已拆除1550栋老旧危房的边远小镇,其中易地搬迁旧房拆除892栋,增减挂钩旧房拆除658栋,拆房数量位居全县前列。

易地搬迁旧房拆除真正实现了应拆尽拆,在如此艰苦条件、艰巨任务、艰辛历程的背后,是中寨脱贫攻坚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临危不惧,是各村指挥部讲政治、听指挥、重落实的高效执行,是数万群众对小康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

山高水长,纸短情深。在沿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想说的、想写的动人故事很多很多。我们以笔为脚,以镜头为眼,向日夜奋战在中寨战贫一线的每一位战士深深致敬。

把稳船舵好扬帆。今年年初,沿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冯小红走马中寨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

“使命在肩,须臾不敢懈怠。”这句话冯小红经常挂在嘴边。驻进镇里,第一时间走遍全镇14个村1个社区。每到一处,他都立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热心倾注,深入调研,远谋近思,精心规划。

数月来,他秉持“每天都是冲刺,每天要有成效”的理念,身体和灵魂,一直都行走在锯齿山的战贫路上。

——要结合大坪村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和地处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建造一所“主题乡愁馆”;

——清河村按照“小桥流水人家、黔北鱼米之乡”发展思路,依托田丰地沃、溪水环村的地理优势,发展优质水稻和稻田养鱼;

——红色村利用红色村名、红辣椒、红豆杉、红色小酒作坊等独有资源,打造“红色”文化,铺就红色致富道路;

——金山、志强、大宅村立足“昨日荒山,今日茶山,明日金山”的发展路径,打好生态牌、做好茶文章;

……

各村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提升村庄品味……一幅中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的秀美蓝图,正在锯齿山下徐徐展开。

“最近,我的同学又在调侃我长相着急了……”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自嘲道,头发又掉了不少。

谭鹏飞,2016年赴中寨镇履职,三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往返沿河至中寨90公里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穿梭于全镇14个村落之间,多少次研判会持续到深夜到凌晨……回忆脱贫攻坚峥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奋战画面历历在目,诸多感慨簇拥心田,久久不息。

王朝相,副镇长,在赴中寨任职前,曾到国务院扶贫办学习过,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亲身感受了祖国东西南北的山河差异和贫困差距。目前,作为中寨镇三会溪村的脱贫攻坚指挥长,他正将所学所悟运用于战贫实践,对决胜贫困充满了信心。

……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难办,做则必成。

“仰不愧天,俯不愧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将带领中寨镇党政班子成员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续力冲锋,一举啃下中寨深贫硬骨头!”谭鹏飞表示。铮铮誓言催前行,全镇11名党政班子成员将在指挥长冯小红的领跑下,迎难而进,攻坚不停,战斗不止。

文伟红精神感召干部奋勇前行!

在没去中寨之前,记者对麻阳河山水与锯齿山林场钦慕已久,对麻阳河腹地的“幽幽龙清潭”和锯齿山孕育的“四十八堡”故事满怀期看,对文伟红“锯齿山上壮歌行”的先进事迹感慨不已。

不曾想,在如此秀美的麻阳河腹地和隽秀的锯齿山上,竟有“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壤之地,大坪村位列全县50个深度贫困村之中。

搬迁!无疑是大坪村因地制宜、突破贫困重围的最佳路径。

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感召下,大坪村作为全镇唯一一个整村搬迁的村,247户1257名村民告别故土,踏上搬迁之旅,去集镇、去沿河、去铜仁,安家落户,安居乐业,开启美好幸福新生活。

而坚持留下来的27户99人,则为乡愁而坚守。他们在村里积极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他们在村里守护一方青山绿水,他们利用拆除的老旧房材料,重新组装修建了集文伟红精神、土家乡愁文化、麻阳河生态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脱贫攻坚文化于一体的“主题乡愁馆”。

……

“我们要让搬出去的群众有朝归来,还能记得家乡的模样,也要让留在村里的村民,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县检察院工作人员杨国军表示。

“整村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复绿,每一项行动都是一场战役!”中寨镇下派大坪村党支部书记魏克飞,作为该村易地扶贫搬迁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和经历者,一语道出其中的辛酸和艰难。

“但是我们从未放弃过,也从未气馁过,因为文伟红书记的精神时刻在感召和激励着我们!”县检察院下派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文波感慨道。

“再见了,老房子!再见了,锯齿山!我要去铜仁过好生活去了!”4月的一天,一位名叫龚朝廷的搬迁群众抹去眼角的两行热泪,缓缓挥动右手向旧房告别,向深山告别,深情的说出了这句话,便上了开往铜仁市碧江区安置点的班车。

据张文波回忆,做这户搬迁群众的动员工作是最艰难的,前前后后上门不下于40次。

如今,龚朝廷已在铜仁市碧江区随子女生活,安享天伦之乐,其旧房已拆除,地基已复垦复绿,驻村干部在那片贫地上栽下了象征火红幸福生活的辣椒,四周种上了灿烂的向日葵,一改往日破旧危房的旧模样,火红辣椒向上,灿烂葵花向阳。

……

对于大坪,感觉总有写不完的故事和情意,因为这里积淀了“文伟红精神”,有将文伟红精神薪火相传团结奋战的攻坚队,在他们身上,我又仿佛看到了文伟红那年轻的、坚毅的、卓绝的奋战身影,每每想起,眼眶都会慢慢湿润。

期待,七月大坪,葵花似海。

鲜红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杨坪村,与大坪村依山相伴。从自然角度来看,是山川相缪、风光旖旎、草木葳蕤。杨坪村村委会坐落在锯齿山的半山腰上,鲜艳的红旗、洁白的墙壁、宽敞的广场、丰富的文化墙、团结的队伍、浓烈的氛围……堪称中寨镇村级党组织的典范。

“加强基层组织很关键,阵地建设也很重要。”县委组织部下派杨坪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勇,深深明白建强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

于是,他向“娘家”争取3万元资金,为村委会购置了办公座椅和办公设备;向市级帮扶单位争取5万元资金,修建防护栏、文化墙和党建宣传专栏;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发展党员1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4人,为村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

阵地建立了,组织建强了,关键还要看行动。2016至2019年期间,杨坪村党支部围绕住房保障,积极动员77户388人搬迁至铜仁、沿河、官舟等地,又动员实施危房改造126户,户户实现100%安全住房。

“之前我是不愿意搬的,来铜仁后才知道搬迁房这么安逸!”杨坪村村民田维周说,他发自内心感谢驻村干部,让他大把年纪还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故土难离,动员村民易地搬迁,困难!

旧房情深,拆除村民老旧危房,更难!

宋国荣是杨坪村搬迁到铜仁市碧江区的易地搬迁户,原本说好搬迁之后就把旧房拆除,怎料搬迁后他突然食言,不愿拆旧房。

杨坪村党支部克服重重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次到宋国荣家里做思想动员,总算通了,同意拆除。

……

但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在拆除旧房时,倒塌之际,两个攻坚队员险些被埋在下面,令现场所有人心有余悸。

为了让留下来的村民更好脱贫致富,杨坪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全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解决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结合杨坪村适合野生猕猴桃生长的优势,发展起了野生猕猴桃产业。

同时,号召在外发展的“能人”回乡创业,组建合作社,发展起了黄牛和山羊养殖,发展茶叶500亩、辣椒100亩,一场产业革命的春风正向着杨坪拂面而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助民为乐、助民为善。杨坪村党组织还为离家多年失去记忆的外籍女子吴小花,找到了娘家,为村民安装太阳能路灯48盏……

在村委会会议室,一面鲜艳的党旗高高悬挂在墙上。在党旗的见证下,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们每日坚持“一日五事”工作法,从未停歇,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入党时对着党旗所宣的铮铮誓言。

……

杨坪村的这一切,只是中寨镇15个村(社区)中的一个生动缩影。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让我来!

五月,锯齿山上,草木葱茏,漫山的蜜蜂四处寻觅着花开的芳香;麻阳河畔,静谧无声,森林中的黑叶猴正寻觅着果实和绿叶的味道。

初夏的某一天,位于麻阳河腹地的中寨镇移山村,被一阵喧闹的叫喊声打破了静谧。“同志们,绳子逮起就逮起,我喊‘拆’,大家就一起用力逮!”

“好,我们听冉书记的口令!”

“准备,逮!”

“1、2、3,起!1、2、3,起!……”

“拉不动了,怎么回事,房子动都不动一下。”

“冉书记,你组织大家拉起,我去看看。”

“你回来,我去,我是党员!”

……

“好嘛,那你注意安全啊。”

“冉书记,看到了吗?是什么情况,是不是需要再锯一下?”

……

“大家快放手,冉书记从台阶上摔下去了!”

“冉书记,你醒醒,你醒醒……”

“快,打120!冉书记受伤了!”

……

大家口中喊的冉书记,便是县住建局驻移山村第一书记冉天罡。

5月2日,在移山村赵家池组杨昌禄家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中,从3米高的院坝台阶跌落,导致脊椎断裂,四根肋骨骨折。

感叹!在关键时刻、危急时刻,他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干在一线冲在一线,时刻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即便在医院治疗期间,他仍然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时刻关注着移山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度,时刻关怀着自己的帮扶贫困户。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中寨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冯小红去看望他时,冉天罡动情的说。

赴一线战一线,冉天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风范。

温暖的人间四月,地标指向中寨镇红色村。驻村工作队在槐树坝田茂智家开展旧房拆除工作,58岁的老党员何芝亮与几个年轻队员“争吵”了起来。

究竟是为何事?原来,拆除旧房时,需要将屋顶的瓦全部取下,再将主梁锯断才能顺利拆除,但这两项工作都需要高空作业。

……

老党员何芝亮拉着年轻队员不让他们上去,非要自己亲自上,说年轻人没有拆房经验不安全,自己以前经常参加拆房,知道该怎么拆。为此,一群人就在房前争论了起来。

一阵僵持,大家还是没拗过何芝亮。后来,在房屋拆除完毕后,何芝亮才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你们还年轻,路还长,万一发生点意外,你们的父母妻儿怎么办?我不一样,我老了……”老党员何芝亮的话,让现场一片寂静。

你看,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的力量是多么无穷啊!

帮扶部门赴一线战一线,既帮又扶。

如今的中寨,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正以崭新的姿态大步前行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的宽阔大道。

……

去年以来,贵州省委宣传部、市纪委监委、市水务局、县纪委监委、县检察院、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党员干部到中寨驻村帮扶。

他们,怀揣真情实意、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真抓实干,挥洒真金白银,谱写一曲又一曲感人肺腑的壮丽诗篇。

他们,走村入户,宣传政策,让一位又一位想搬迁又下不了决心的群众吃下“定心丸”,主动挪穷窝断穷根。

他们,积极对接,组织协调,让一座又一座荒芜的山丘插上带民致富的腾飞翅膀……壮我河山,富我百姓。

情暖山乡,心系群众!润物无声,行则有迹!

春暖花香。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在“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号召下,在文伟红、杨荣精神的感召下,“三转”后的沿河纪检监察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责主业的同时,以争做“杨荣式好干部”为契机,深入锯齿山中开展帮扶工作。

他们直赴战贫一线,办实事、解难题,硬是啃下脱贫攻坚中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

“县纪委书记任指挥长,就是:要求必须更严、落实必须更快、效果必须更实!”县纪委县监委派驻中寨镇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组组长冉光学表示。

此前,县纪委县监委组建了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组长期驻扎中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重难点工作,深入一线,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督促抢抓时机,补齐硬伤,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倒逼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真正做到既“督”又“战”。

春日的暖阳里,铜仁市碧江区正光安置点宁静祥和。今年81岁的兰仕周老人在女儿兰素霞的陪伴下,在小区悠闲踱步,尽享晚年安乐。

兰仕周是中寨镇大坪村人,动员他搬到铜仁和儿女一起生活,帮扶部门县检察院的干部可是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

“为了让老人到铜仁来看看新房,适应新环境,我们将老人从老房子里背进背出很多次。”县检察院下派大坪村驻村干部汪安武回忆,一开始老人家说什么都不愿意搬,驻村工作队先后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而且将他背上车,送到铜仁的新房子里亲身感受。

……

当看到搬迁新房后,兰仕周老人双眼流下了热泪,只说了一句:“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天上却掉房子了!”

于是,满口答应:“搬!”

“在碧江安置点,兰仕周老人说,住进那么好的房子,一定要多活几年啊。现在看来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啊……”县检察院驻村干部田小松护送兰仕周老人搬去铜仁后,回来与大家分享着老人的“搬迁故事”。

如今,所有攻坚队员,依然奔走在锯齿山上的帮扶路上,矢志不渝。

搬,要搬出新生活!拆,要拆出新面貌!

今年50岁的郭凤堂,是中寨镇杨坪村人,早年到德江县泉口镇当上了上门女婿,婚后与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后来因夫妻感情不合而离婚。

……

几经辗转,郭凤堂便在中寨镇垭口场租房子送子女上学,杨坪村的老房子因常年失修而破败,村民们都笑称他是“流浪汉”。

驻村干部得知情况后,便向郭凤堂宣传易地搬迁政策。郭凤堂了解政策后二话没说,立即同意搬迁。表示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自己也可以在铜仁打工挣钱养家。

如今,郭凤堂一家三口已搬迁至铜仁碧江区正光安置点,有了一个稳定而温馨的新家,生活已然过出另一番兹味。懂感恩的郭凤堂,不时会向杨坪村的驻村干部发来表感恩的唱歌小视频,常常令驻村干部欣慰不已,“流浪汉”终于华丽转身为“新市民”。

同样,今年41岁的杨坪村村民田仁军,一家五口人,自从搬迁到官舟和舟社区后,不仅把搬迁房重新装修了一番,还在社区租门面做起了蔬菜生意,十分红火,生活逐渐过成他们所期盼的样子……

按照政策,搬迁之后老旧危房需要拆除且复垦复绿,因此,搬迁、拆房、复绿,是三环相扣的系列工作。

……

“搬迁难,拆房更难。”大堡村驻村干部冯保超谈起搬迁和拆房工作时感慨道,每一次拆房,都是一场合力攻坚的战役,我们那些共产党员身上那股劲,常常让人热泪盈眶。

曾看到,我们的干部不顾安危爬上危房屋顶,多次差点失足掉下来、或险些被木板瓦片砸伤;

曾看到,我们的干部被黄蚂蚁咬得满身通红,依然不顾疼痛继续战斗;

曾看到,我们的干部用力拉着绳子,即便磨破了手掌皮也毫不放松;

曾看到,我们的干部被房屋倒塌的反作用力拉倒在旁边的小水沟;

曾看到,我们的干部扛着一根又一根烟熏火燎的木头,毫不在乎把衣服弄脏磨破;

……

曾看到,我们的干部一次又一次毫不气馁、齐心协力、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危房倒塌瞬间,漫天烟尘袭来,如美丽彩云在晴空滚滚升腾,干部齐声欢呼,仿佛奏响一支胜利的伴奏曲,响彻在寂静的山谷,萦绕在秀美的村庄。

拆除,只是一步,恢复生态才是关键和目的。紧接着,我们的干部又在复垦复绿上大下功夫、大做文章。

如今,走进中寨,村与村之间已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正用踏石留印的行动,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攻坚战果,守住这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

在中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温暖,那一抹坚守的背影。

莽莽锯齿山,绵延数十里,红色、清塘、中寨、杨坪、勤俭、三会溪、金山、大宅等等,山上山下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土家村庄。

锯齿山,是中寨的脊梁,是中寨的背膀,是中寨不可或缺的绿色屏障。

...

在中寨脱贫攻坚战场,很多战士肩负多重责任,然而他们没有推脱没有后退,

58岁的护林员何芝亮,在山上坚守了40年,看着林场的树木一年比一年粗壮,心里早已视一草一木为宝贝。

48岁的田永树,子承父业坚守林场20年,背井离乡,上不能孝母,下不能养子,从未抱怨,默默坚守。

45岁的场长杨秀凤,从1993年开始守护谯家林场,直到2013年转战锯齿山,把锯齿山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从不曾离开过。

去年从县林业局到林场上班的田云龙等18名干部,用使命和担当撑起守护锯齿山的一片蓝天。

...

“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便是最艰难但有梦想的那段时光。”田云龙感慨,锯齿山林场在老、中、青三代护林人的守护下,平安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虽然条件很艰难艰苦,但他们在坚守中不负岁月,不负韶华。

如今,锯齿山林场的18名“守护员”同为脱贫攻坚“战斗员”,投身到战贫第一线,一手护林,一手战贫,迎难不退,负重不停,其行动和力量正在载入中寨脱贫攻坚的光辉史册。

有人坚守在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用无声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队员,用心用情有力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

田维孝便是如此,今年59岁的他将于明年退休。当得知组织需要增派人员进村扶贫后,他主动请缨,奔赴深度贫困村杨坪,驻村以来,一直坚守第一线,没有请过一天假。

...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脱贫攻坚算得上最难打的硬仗,很庆幸在退休前能参与这场伟大的战役。退休后,我依然会带着军人和战士的奉献情怀,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做一此有益的事。”在杨坪村会议室,田维孝深情表白,党旗见证初心。

“田大哥就像老哥子和老前辈一样,以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带领队员冲在一线干在一线,把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年轻队员,用热情和温暖把攻坚队紧紧凝聚在一起。”驻村干部田鸿对田维孝的宝刀不老精神竖起了大拇指。

不论是锯齿山上的“守护员”,还是脱贫攻坚战场的“战斗员”,他们都是美丽幸福中寨的奋斗者和见证者。

你看,在中寨脱贫攻坚一线,处处有艰难,处处有坚守。他们的担当和付出,定会激励更多战士奋勇前行,他们的战绩定会载入锯齿山战贫史册,他们的名字定会被中寨人民永远铭记。

今日中寨,群山巍峨,向阳花开,遍地葱绿。 (肖咏)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