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书的名义 保持对世界的非功利兴趣

2020年04月28日10:59  来源:贵阳晚报
 

那时,武汉疫情仍在肆虐,方舱医院刚刚启用。一名姓付的“读书哥”躺在病床上捧读的画面引发怒赞。

不只是“读书哥”,一场疫情,让很多人重新回归书卷,回归思想,在阅读中体察人生静好、世事沧桑。

可见,方舱医院的“读书哥”就是一个个我们自己。病毒风声鹤唳,不妨安静地读书。灵魂漂浮太久,暂且回归内心。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读书本身当然并非单纯的“向内转”,但至少可以让人多一份沉稳、多一份静观、多一份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要记住,读书就是读书,读书就是全部。非功利,无具体目的,返回自身,返回本源,返回人的内心。不只是“读书日”,人们其实一直在读书。

中国人的读书不外乎三个层次。其一,“敲门砖”式的读书。包括各种应对升学、升职考试而进行的阅读,这当然是一个庞大的基数,甚至一度或仍然是当下读书的主体。这样的淑世主义读书本无可厚非,也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未免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一旦门敲开了,砖就会被丢弃。自古及今,由中而外,概莫例外。

其二,“找药方”式的读书。清末民初,严复、林琴南、梁启超、鲁迅等人遍览群书,就隐含了“睁开眼看世界”的“寻路”意味;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界的大繁荣,各种思潮层出不穷,各种书籍纷纷出版,读书蔚然成风,则与社会上弥漫的“走向未来”焦虑有关。这些,均离不开“找药方”“补不足”的潜在意识。

其三,从容、自为的阅读。这种阅读更单纯,更简单,也更轻松。无明确目标,也无具体诉求,只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很多人嘲笑他人在朋友圈晒书、晒读书,认为太做作,其实,与晒化妆品、晒健身一样,这未尝不是一种生活常态的展示与呈现。或者,也可以视为是一种“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这样的从容与非功利弥足珍贵。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让人印象深刻。尽管他个人以“天地境界”自许不免被人诟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此作为一种认知尺度。就读书而言,无论是自然的,还是功利的,抑或是摆脱功利,进阶到道德、天地,均让人尊重。而非功利的“无用之用”,因其呈现出自由的生命状态,无疑更加让人追慕。

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日只是一个提醒。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对外部世界抱有一定的文化好奇心”(福山语)。这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机体进步的阶梯和基石。这中间,阅读就是“张开眼看世界”“走向未来”的一种方式。“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你的慎思、明辨、细品,乃至一点点会心,一阵阵喜悦,一丝丝忧虑,最终均会作用于我们的社会。 凤凰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