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道真县人民政府网消息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高度重视中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先后出台民族团结进步系列文件和方案,以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将民族教育示范校建设、“双百工程”建设项目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统一,形成了民族教育进校园“五强五融入”的工作方法,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强民族文化氛围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县民族文化特色,积极创设民族文化宣传教育窗口、走廊、园地、展板等,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等活动载体,在全县中小学校园绘制介绍民族、民族名人,在教学楼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栏,加深学生对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同时各校还精心打造了农耕文化、楹联文化、体育文化、传唱文化等特色;初步形成了能贯穿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民族中学的“和美教育”、民族小学的“活力教育”、玉溪小学的“琢玉教育”、曙光小学的“风铃教育”、玉溪中学的“求真教育”等品牌,营造了浓烈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氛围。
强民族教育设施融入民族基地保障。县教育系统充分利用民族博物馆、仡佬文化园、中国傩城、民族体育馆等研学旅行基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划拨300余万元加强民族中学、民族小学等学校民族民间文化阵地建设,做到了民族示范校有民族乐器、民族体育用品等器材,确保了开展民族教育有阵地,推动了各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健康发展。
强民族教育师资融入教师专业成长。结合本地民族教育资源,对接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建设项目,打造了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及民族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省级示范校2个,创建了省级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工作室3个,“双百工程”示范校和工作室的创建,引领着全县民族教育全面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县正在开展县市级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校的创建活动,拟建2所市级、5所县级民族教育示范校,将道真县民族教育工作全面推向一个全新的局面。同时,组建一批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并通过聘请本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开展讲座,指导学校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或民间技艺的传承,民族教育的网络体系初步建成。
强民族课程开发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积极编写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的校本教材,打造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各校就地开展了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调查挖掘、统计甄别、筛选研究等工作,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和《贵州省宗教事务条例》,在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坚决抵御宗教渗透传教活动的前提下,将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仡佬族苗族文化引进校园,作为打造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吸收精华把仡佬族、苗族、土家族等传统的体育、舞蹈、音乐、绘画、手工(编织和木刻)及饮食等文化编入校本教材,先后开发了《神奇的道真,美丽的家园》《仡山饮食,飘香万里》《竹王故里傩戏王国》《仡佬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土家情韵》等精品校本教材,结合地方教育、综合实践等课程,将校本教材融入到课堂、融入到活动之中。
强民族活动品牌融入学校日常活动。各校纷纷成立了民族教育领导机构,认真落实少数民族教育照顾政策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实用技术人才。利用大课间活动,组建民族音乐、民族传统体育(打篾鸡蛋、打陀螺、走高跷、唱傩戏、滚铁环、吹唢呐、玩狮子、扭扁担、斗鸡等)、民族手工艺术(剪纸、刺绣、金丝彩砂画、)民族舞蹈等兴趣小组、社团。使其民族文化的宣传途径得到巩固、传承空间得以拓展、表现的形式得到丰富、积淀的文化得到弘扬;民族中学、民族小学、上坝中学、上坝民族小学、大磏小学,忠信中学等学校坚持不懈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全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传承的典范。推出了系列原创艺术作品和体育传统体育项目,其中舞蹈《仡山月亮情》《仡佬神仙果》《土家妹子》《土家老人》及书画《打糍粑》《喷灯》《仡山鼓韵》等多次省市展演和比赛中获奖。 (道真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