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一县一业”大力发展皂角产业——

昔日粗加工发展受限 今朝产业链逐渐形成

2020年04月07日08:20  来源:贵州日报
 

皂角,生长在皂角树上的果实,过去人们常常用于去污,比如熬水洗头,是纯天然洗发剂。

在织金县猫场镇,种植皂角树已有多年的历史。皂角籽剥皮去核而得的皂角精(又称皂角米或雪莲子)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当地群众纷纷开展皂角的粗加工。

随着加工规模越来越大,当地零散分布的皂角树,每年最多能提供100吨左右的皂角籽,相对每年数千吨的加工需求量,无疑是杯水车薪。

于是,猫场镇从事皂角加工的人们纷纷从湖北、山东、山西等盛产皂角的省份进购原材料,众多当地群众靠皂角精的粗加工致富。

对这段历史,猫场镇川硐村村民李祥感受颇深。1988年,李祥带着本地的天麻、杜仲等特产到昆明售卖。在市场上,他发现沿海一带商人很喜欢贵州的山货。李祥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曾说,皂角米是好东西,热天煮粥,可以消暑清火,冷天炖排骨,可以健脾滋肾。

李祥赶回家收购了100多公斤皂角,用祖传加工工艺,从皂角籽中取出皂角精,并拜托昆明的朋友向台湾、福建、广东商人推销,果然被抢购一空。此后,李祥开起了加工厂,成为了小镇最早开展皂角精粗加工销售的代表之一。

随着皂角精粗加工的不断发展,如今,猫场镇逐渐演变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2019年9月,贵州织金皂角精还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猫场镇远近闻名的皂角精粗加工产业,源于当地有皂角树。而皂角树可谓全身都是宝:皂角籽经济价值高,浑皂角刺是上好药材,树木本身也是高价木材。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开展皂角树种植,并形成产业链条呢?”这些利好信息的叠加,让织金县动了发展皂角产业的念头。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两年前,贵州大力实施农村产业革命,进一步坚定了织金县依托自身优势,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选准皂角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导特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全县规划3年内种植50万亩皂角树。

“过去,织金的皂角加工基本上属于‘两头在外’,从外地购进原材料,产品销售在外。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个局面,从种植、粗加工、精加工,再到形成自己的品牌,占领市场。”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廷勇说。

织金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动皂角产业发展,其中,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基地务工、利益分红等方式增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如今,50万亩皂角已基本种植完成。

“2019年,猫场镇从外地购入皂角籽3900余吨,加工销售皂角精1600余吨,年产值超过4亿元。等全县规划种植的50万亩皂角树陆续投产后,我们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利润更高。产业的带动能力更强,也越来越促进产业链条的形成。”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谢伟说。

如今,织金不仅成立了皂角产业商会,还以猫场镇为中心,引入企业推进全县皂角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其中,集研发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于一体的“皂角小镇”正在筹建中。同时,为了弥补群众短期收益,织金还在皂角地里套种南瓜、辣椒等“短平快”产业,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帮助7.5万人以上实现脱贫致富。(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陈泽尔)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