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担新区开发建设任务的承载主体和实施主体,近年来,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开投公司)以定位、定向、瘦身、规范“八字”要求为根本遵循,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取得重大成效,为公司“二次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9年,开投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增长18.6%,实现利润10.36亿元,增长6.47%。
坚持成果导向,有效实现“三能”目标。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开投公司总部改革后,不再保留总经理助理、部门助理职级。员工能进能出。对总部未选聘上的87名员工通过转岗待聘、待岗、内部退养、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分流。收入能增能减。按照“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岗变薪变”的总体要求,制定薪酬。
总部先行先试,瘦身改革效果彰显。以“瘦身改革,总部先行”的魄力,开展开投公司总部全员选聘,全面激发干部员工动力、增加了活力、提高了效力。总部机构由18个精简为9个。总部员工数量由229人减少为142人,精简率达到38%。中层干部减少4名、科级干部减少20名,降级处理8名。提高业绩薪酬比例,开投公司本次薪酬改革着重强调收入与公司经营、个人业绩相关联,全员绩效工资占比从原50%调整为60%,更好体现员工收入主要靠业绩的机制。
推进业务重组,定位定向精准。开投公司对业务重新定位,制定下发子公司改革指导意见,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见效一个”的原则,在开投公司总部有力有效的瘦身改革推动下,有序推进子公司改革工作。重新确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开发、市政运营“三位一体”广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提供商的发展定位和以大学城为核心实施精细开发的业务定向,重新构建三大业务板块和辅助业务板块。推进同质业务重组4家。清理“僵尸企业”10家。纳入第一批的“僵尸企业”(9家)已注销8家。
守底线强规范,加强风险管控。全面规范开投公司“人、财、物、事”管理。分别就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规范。重建开投公司制度管理体系,结合改革后各部门职能职责对开投公司原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提出制度按保留、修订、新增、废止一批的原则。制度类别从修订前的十三类整合为九类,制度总数从149项减少到106项,其中保留制度37项,新增、修订制度69项,合并制度20项,废止制度32项。
开投公司将始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方针,遵循“立足贵安、服务贵安、深耕贵安”的发展原则,在投资融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为贵安新区加快打造全省发展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并成为推动贵阳贵安新区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主体力量和支撑力量。建立权责清晰的政企关系,明确权责边界,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精准确立公司定位定向,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开发、市政运营”三位一体广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提供商的发展定位,立足新区、服务新区、深耕新区;实现公司瘦身健体,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生产经营业务和辅助业务,加快推进同质业务整合重组、进一步完善总部机构职能,优化组织架构,实现公司“瘦身健体、高效运营”,不断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公司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公司决策运行机制,全面加强经营全过程管理。
始终聚焦同城化一体化、新区一城一带建设任务和公司广义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提供商的发展任务,在服务新区开发建设进程中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主动谋划项目建设,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方案,用实际行动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注重用市场化的思维、市场化的方式谋划和服务好新区建设发展,优化提升金融服务、商贸流通业务经营水平,积极探索开展国有资产运营,提高公司整体运营质效,为公司创收增收,储备资源,提升实力方面精准发力突出实效,以坚持“立足新区、服务新区、深耕新区”作为业务发展方向,集中精力抓主业、建城市、聚人气,坚定不移做优做强做大开投公司,使开投公司始终成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急先锋”、“主力军”。(向凌龙 谌思宇)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