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思南視窗>>社會傳真

思南縣訓家壩從“老茶凋零”到“新茶勃發”

2021年07月22日16:5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茶農正在管護茶園。周濟攝
茶農正在管護茶園。周濟攝

千畝茶山迎遠客。季夏時節,沿著蜿蜒的產業路,記者走進思南縣鸚鵡溪鎮訓家壩村的千畝茶園,梯田式的茶山一座連著一座,翠綠蔥蔥茶樹鋪滿山坡,猶如大地披上綠毯。

“夏茶採摘結束了,管護必須跟上。”在茶葉基地裡,訓家壩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陳榮仕正組織村民給茶園鋤草、施肥,他告訴筆者:去年,茶園迎來初採,不僅帶動了本村村民就業、增收,人手不夠時,還從周邊的青中、青龍、溫泉、白鹽井等村請來村民支援,繁忙時每天最少需要50人採茶、鋤草、施肥。

然而,幾年前訓家壩和其它地方一樣,產業幾乎為零。不同的是,村裡有幾支建筑隊,大多棒勞力每年過了春節就被帶走,剩下老、弱、病、殘群眾獨守“空殼村”。雖然外出勞動力每年帶回大量財富,不少村民也建起新房,但弱勢群眾收入低,導致村民之間收入差距大。

其實,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訓家壩村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發展過幾十畝的茶葉。由於交通落后、技術差、管護跟不上,茶樹純屬野蠻生長。后來,因產量差、經濟效益低,茶產業逐步凋零,當地群眾又返回到發展傳統農作物維生的“老路”。

歷史的時針指到2018年,鸚鵡溪鎮以脫貧攻堅為契機,通過東西部協作項目引進江蘇常熟一家茶商到當地發展茶葉產業。由於之前失敗的教訓,個別村民還是擔憂和懷疑。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但作為山多地少、海拔較高、土地碎片化的地區,發展茶產業是較好的選擇。

當年6月,公司與訓家壩周邊幾個村合作,流轉1538多畝地用於發展茶產業,而該村茶葉面積佔到1238畝。為了做好、做實茶產業,保証村集體的利益,該村與茶商簽訂合同。合同規定:除了每一年的土地租金、勞務費外,前3年公司每年拿出5萬元作為村裡集體經濟﹔第四年到第十年,公司每年拿出茶園總貸款的3.3%還到村集體﹔第十年后,公司每年拿出茶園總貸款的2.3%還到村集體。

這樣一來,既打除了大家的擔憂,也提高了村民們的積極性,使茶產業得到及時、精心的管護。去年茶園迎來初採,採得茶青8000斤。期間,採茶高峰期工人高達300多人,不夠時從周邊村寨或隔壁的德江縣露青村調用人員,這更是提振了村民對茶產業的信心。

“茶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我村的希望產業。”陳榮仕說,僅去年,土地租金、村民勞務費高達12.38萬元,短短3年時間不僅為村民建起了“綠色銀行”,也實現了“老茶凋零”到“新茶勃發”的轉型。“今后,我們將進一步的管好茶園,讓大伙在茶園長期‘取息’受益。”陳榮仕看著滿山綠油油的茶葉,信心滿滿地說,茶葉產業的成功發展,為村裡現代農業高質高效發展、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助力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圖/文 王曾林、周濟)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