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貴州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十四五”,我們這樣開局起步)
磅礡的烏蒙高原上,一排排硅晶板有序鋪開,這裡是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仙水窩農業光伏電站,總供電容量達300兆瓦,目前已全部投入運行。作為我國重要能源基地,貴州正大力發展風電、水電及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目前貴州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52.9%,‘十四五’時期,將努力提升到57.7%,堅決扛起碳達峰、碳中和的貴州責任。”貴州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時強調,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希望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十四五”開局之年,貴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天越來越藍,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優良生態環境成為貴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貴州篇章提供了生態環境保障。
守護好山好水這一“綠色家底”
一塊紅面灰底的磚頭,用礦泉水瓶往上倒水,短短幾秒鐘,隻見水面迅速漫延,隨即消散,緊接著,清澈透亮的水流從底部滲出。這是貴州中科見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產品——用電解錳渣生產出的透水磚。這一項目今年已在銅仁市鬆桃苗族自治縣正式投產,一年可消解20萬噸錳渣。
鬆桃縣錳礦資源豐富,隨著錳業快速發展,縣裡出現了十幾座錳渣庫,因錳渣造成的土壤、水體等污染一度突出,當地政府下定決心破解這一難題,多方尋找根治辦法。中科見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2017年帶領團隊來到鬆桃,同科研機構、高校合作,主攻電解錳渣的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現在生產透水磚這條路已經走通,生產的1100萬塊磚全部賣完。”陳勇說,眼下公司正籌備再擴建一條生產線,試水生產路沿石、U型槽等建材,“隨著技術攻關持續推進,我們看到了解決錳渣污染的希望。”
貴州著力解決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堅守生態紅線和綠色底線。
作為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貴州深入推進十大污染源和十大污染行業治理,促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貴州將狠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等反饋反映問題整改,堅決守護好山好水這一“綠色家底”。
全力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黔西市綠化白族彝族鄉灣箐村,脆紅李碩果累累,壓彎枝頭。村民彭文明正忙著管護26畝李子,採挖套種的土豆。
“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天邊邊,石旮旯裡刨苞谷,哄飽肚皮不賺錢。”這句順口溜,描述了綠化鄉曾經的石漠化之苦。那時,村民們守著石山上的巴掌地,種些玉米糊口,環境破壞了,日子也緊巴巴。
如今,石山披上綠裝,村民腰包鼓起,轉變源於當地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富硒脆紅李產業。“不但水土保持住了,還能搞林下經濟,算下來一畝地一年至少收入5000塊,翻了好幾倍。”彭文明喜上眉梢,准備進一步擴大套種面積。
“現在全鄉3500多畝石漠化土地,陸續種上了脆紅李。”綠化鄉黨委書記譚政介紹,當地將舉辦採摘節,通過“休閑+旅游+銷售”新模式,推進鄉村振興。
貴州全力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打造持續獲益的“綠色寶庫”“生態銀行”。
今年3月,貴州出台《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加快發展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開創綠色富民產業新局面。今年一年,全省計劃完成新建改培特色林業產業基地274萬畝,將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提升到2459萬畝,實現林業總產值3700億元。
“貴州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61.51%,‘十三五’時期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4.3%,經濟結構在改善、發展質量在提高。”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將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全過程,不斷提高生態“含金量”、發展“含綠量”。
全方位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試驗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今年1月,安順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案被受理,法院依法作出民事裁定,要求涉事方繳納生態環境賠償金170余萬元,其中126.5萬元採取替代修復方式進行賠償。
“去年上半年,有兩家公司挖斷生活污水收集管道,盡管做了應急處理,但還是有污水混入河道,造成污染。”貴州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處主任科員陳鑫介紹,經調查取証,確定這兩家公司存在違法行為,除了行政處罰,還應進行損害賠償。
“不單是罰款,還包括生態修復等內容,范圍更廣。”陳鑫表示,通過第三方評估和磋商,最終達成賠償協議,經過司法確認,賦予磋商協議強制執行力。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破解了“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將生態修復落到實處。
今年2月,貴州省出台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規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的貴州實踐。
貴州全方位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驗。目前,已有13個方面30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制度經驗。
“今年6月,貴州印發《2021年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建設工作要點》,明確將圍繞5個方面,開展95項工作,特別是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新形勢新任務,在推動碳排放權、排污權市場化交易等領域大膽探索,高質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表示。
黔貴大地,天藍水碧。最新環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貴州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7.7%,88個縣(市、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7.9%。全省119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為96.6%。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2013年7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中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一個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正舒展畫卷。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5日 第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