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新聞頭條

店裡的貨架越擺越多(身邊的小康故事)

本報記者 黃 嫻
2021年07月21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量好尺寸,記下數據……在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龍場街道龍潭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楊丹打量著自家商店的空間,計劃再添一個貨架。

楊丹是龍潭社區的新居民。2019年6月,上有生病的長輩,下有小孩需要照顧的她,在當地黨委和政府幫助下,從修文縣久長鎮金橋村的破損房子裡,搬到了龍潭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初來乍到,一家人生計怎麼解決?楊丹和丈夫向親朋好友借來一筆錢,租下社區一個80平方米門面,開起了“小楊便民超市”。

扶貧搬遷安置點規模不大,大多住戶都是困難群眾,消費水平有多高?價格怎麼定?貨物能不能賣出去?一開始楊丹心裡完全沒底。她回憶,當年9月,小店正式開張,彼時店裡隻擺了4個四層貨架,零星進了些日用商品和糧油,且每類商品隻選一兩個品牌,“想著萬一不行,能少虧點。”

顧慮很快消失了。作為全縣唯一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當地縣委縣政府在社區下足了功夫。為孩子建起學校,招商引資兩家服裝加工廠、一家床上用品加工廠、一家手提袋包裝廠,搬遷來的群眾能安居、能就業,消費水平逐步提高。很快,店裡的商品就已滿足不了顧客需求。

“不少顧客會指定商品或品牌,根據需求,我們不斷增加貨品。”楊丹說,到2020年6月,原有的貨架已不夠使用,隨即加訂一個貨架。

加訂的貨架很快又被商品塞得滿滿當當,沒過多久,商店在5個貨架的基礎上又多加了一層,為每種單一的商品增加了更多品牌。

今年入夏,店裡的飲品越發走俏,商店裡新增的一個冰櫃空間又開始緊張,收銀台前,一箱箱酒水已堆出一米來高,楊丹新增貨架的進度加快了。

眼下,店裡商品數量比開店時增加了至少1倍,商店日營業額已從最初的200元左右到如今突破1000元。楊丹說:“生意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更有盼頭嘍。”

原刊於《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7月21日 第 11 版)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