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州市賈西村延長刺梨產業鏈——

網紅金果果有人氣更有財氣

2020年11月22日08:14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景詩瑤

初冬,走進群山環抱中的盤州市賈西村,入目依然滿是綠意。從山頂舉目遠眺,藍天白雲下,萬畝刺梨在風中搖曳。

“我們村有3萬余畝的刺梨基地覆蓋了8個村近萬人,已陸續進入盛挂期,今年產量達2500余噸,產值逾1000萬元。”賈西村黨支部書記龍濤說。

對賈西村而言,刺梨不單單是致富的產業,也讓昔日石山變“綠山”、綠山變“金山”。

變化,要從返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聶德友說起。2013年,聶德友從“煤老板”轉型為“農老板”,成立了盤江天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第一步,就是通過“三變”改革,將原本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刺梨的規模化、標准化種植。

幾年的發展,憑借著盤州得天獨厚的“綠色”底蘊,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深耕精深加工,刺梨儼然已被打造成新一代網紅農產品。

“我家靠刺梨採收每年都有幾萬元存款,今年也不例外。”賈西村村民任廣衛興奮地向記者算起增收賬,“採摘刺梨的時候,我們在基地採摘按3毛一斤鮮果收購,每天收入160元左右,合作社收購的刺梨,企業以2元每斤保底收購,合作社把利潤給大家分紅。”

依靠刺梨,和任廣衛一樣,不少村民都致富脫貧,家裡紛紛蓋起了小樓房。

刺梨取代貧窮,成為賈西村新的代名詞。龍濤給出這樣一組數據:萬畝刺梨基地創造就業崗位400余個,月發放工資46余萬元,人均年增收3940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6940元增長到2019年的11771元。

在刺梨產業聚“財氣”的過程中,賈西村的合作經營新模式功不可沒。通過“公司+村級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的合作模式,農戶用土地入股有保底收益、就近務工有穩定收入,合作社負責組織產業的種植和管護,與市宏財聚農有限公司強強聯手,組建加工廠,把刺梨經研發、加工、包裝成商品,推向市場,打造刺梨“產、加、研、銷”全產業鏈條,讓多方受益。

同時,為壯大產業發展——以賈西村為核心,聯合5個村組建盤關鎮“1+5”刺梨園聯村黨委﹔以盤江天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總社,聯合周邊7個村級合作社組建“1+7”聯村合作社﹔引入盤州市宏財聚農有限公司合股,注資4000萬元參與投資托底。

依托天富刺梨產業園,賈西村還充分開發利用刺梨旅游觀光價值,通過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整治,打造了九峰蓮池景區,有效推動農業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

“今年國慶節期間,我們村共接待來自重慶、雲南、周邊鄉鎮的游客近萬人,平時周末也有很多周邊鄉鎮的前來游玩,還會有一些旅行團來。”說起鄉村旅游,龍濤有些驕傲。

被吸引的除了游客,還有在外打工的鄉親。

31歲的王磊是賈西村鄰村人,原在浙江電子廠上班,每月收入5000多元,看著賈西村紅紅火火的發展,和越來越多來游玩賞景的人,不想一輩子打工的他暗下決心,回鄉創業,“我是今年7月回鄉的,利用姐姐一家外出務工在賈西閑置的房子,開起一家農家樂,做家常菜,火鍋,還有9間客房提供住宿,生意很好,收入多的時候月入1萬多元。”

曾經荒蕪的石山,已是滿眼的綠。這綠色,見証了賈西村人的勤勞,也孕育著大山裡的希望。

據統計,2016年以來,盤州市新增刺梨37.27萬畝,累計種植達58.8萬畝,打造了21個集中連片示范基地。刺梨種植戶每年畝均增收2210元,帶動了3萬貧困戶7萬人口脫貧增收。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