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三月,走进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刺梨基地,一群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对刺梨进行除草、施肥等一系列春季田间管护工作,为今年刺梨丰收打下基础。
“目前,我们的刺梨正处于盛产期。预计今年的产量能达3500万吨,总产值能达1200万元。”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聂德友说。
2月25日,聂德友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荣誉不是轻易获得的,这背后是他“个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算富”的梦想和努力。
“山高路陡石头多,种一坡才收一箩……”贾西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12年3月,聂德友回到贾西村,决心带着父老乡亲发展刺梨产业。
2013年8月,聂德友联合村民成立了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把产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产业”的理念,按照“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一体化经营”的思路,在当地流转土地13000多亩,大力发展刺梨产业。
2014年7月,盘州市批准同意将合作社种植基地列为县级天富刺梨产业园区,并投入资金1.23亿元。同年10月,聂德友在园区培育了850万株刺梨苗,创造经济价值近800万元。同时,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近500个,月发放工资近46万元。
“我家将22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一年有8000多元的分红。家里有三口人在基地务工,一年仅务工费都有8万多元。”贾西村村民任广卫表示。
聂德友还运用“三变”改革模式,完善了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漫山遍野的刺梨从“别人家的生意”变成“村民自己家的买卖”,激发村民主动参与脱贫致富,加速刺梨产业的发展。2020年,刺梨鲜果产量2500吨,产值1000万元。
经过多年努力,聂德友的梦想已经成真。如今,园区产业面积由核心区的1.35万亩扩大到3.12万亩,带动当地农户3498户9446人致富,贾西村的脱贫故事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产业扶贫经典案例,贾西村也在2018年7月被评为国家“一村一品”特色村寨。
“我获得的荣誉离不开贾西村所有老百姓的支持。下一步,我要把刺梨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游、玩、吃、住一条龙的产业链,勾画‘春游刺梨花海,秋摘刺梨果实’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聂德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