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先進女性代表韋麗君:情系桑梓戀故土投資興業建家鄉

王秀芳

2020年11月20日08:1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韋麗君作宣講。王秀芳 攝
韋麗君作宣講。王秀芳 攝

30年前,韋麗君拼命讀書,如願“逃離”一貧如洗的家鄉﹔10年前,她又毅然回鄉,投入全部積蓄開發鄉村旅游。“我的家鄉是桐梓縣芭蕉鎮,名字很好聽,但基礎設施差、常年缺水,加之山高林密,鄉親們隻能守著未開發的土地種植傳統農作物,日子過得緊巴巴。”提及被窮困籠罩的芭蕉,韋麗君直言不堪回首。

2000年,韋麗君已是桐梓縣郵政儲蓄所極富經驗的工作人員,但天性有股闖進的她辭掉了人人羨慕的“金飯碗”,在全縣開辦了首家農家樂。很快,她就掙到了自主創業的第一桶金。眼看著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周邊不少居民也紛紛效仿。

2001年,時任芭蕉鎮黨委書記的雍思強找到韋麗君,希望她能去芭蕉投資興業。“沒有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差,投資風險大,稍有不慎,可能血本無歸。”韋麗君也曾去過芭蕉考察,但現實情況常常讓她望而卻步。見韋麗君不開口,雍思強長嘆一聲,緩緩地說:“如果連你都不回去投資的話,我們干部每人湊幾萬元,也要把集鎮開發搞起來。”

“作為一名商人,企業盈利是公司的目標。但雍書記的話深深打動了我,作為土生土長的芭蕉人,我應該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2010年,韋麗君帶著多年創業積攢的500萬元回到久違的家鄉,規劃建設小集鎮。通水電、修路、平整場地……基礎設施完備后,韋麗君500萬元的積蓄已所剩無幾,但建房還需要大量石料,芭蕉並沒有石材廠,她又貸款自建石材廠。

歷經7個月的艱難施工,新區建設初具規模,動員搬遷時,村民卻無一人響應。“搬下來居住環境是改善了,但沒有土地,我們吃什麼?”村民的話讓韋麗君陷入沉思。她想芭蕉雖然基礎設施薄弱,但山清水秀,夏季氣候涼爽怡人,又靠近“火爐”重慶,避暑游市場前景廣闊,若是發展得當,既可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又能解決就業,一舉兩得。

重新理清發展思路后,韋麗君前往芭蕉在外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廣東東莞市,游說他們一起回鄉創業。然而,村民們根本不相信在交通基本靠走、防盜基本靠狗、通訊基本靠吼的芭蕉,會有重慶游客來避暑旅游。“鄉親們不相信是因為沒有看到成果,如果我能帶頭引來游客,他們一定願意返鄉創業。”韋麗君做出了一個大膽又冒險的決定——增資2000萬元發展鄉村旅游。

很快,第一棟小樓建起來了。韋麗君帶著7位村民在重慶租了間民房,每天頭頂烈日走街串巷派發傳單,不厭其煩地推介芭蕉的山水,還曾因保護意向性客源資料被競爭對手毆打。“個中滋味,隻有我們知曉。”韋麗君的堅韌終究沒有白費,他們終於湊齊了第一批15名重慶游客。本以為一切均已安置妥當,但韋麗君第二天一早就接到重慶游客要求返程的電話,她不敢怠慢,趕緊將游客安全送回重慶。后來才知道,盡管已在硬件設施上做了改造,但村民的服務理念、烹飪方式及衛生習慣仍達不到游客要求。

“不能因服務跟不上就功虧一簣。”韋麗君立即召集村民從烹飪培訓、接待禮儀、衛生習慣等方面進行全面整改,整改完成后,她又奔赴重慶做推介。因為前期積攢了經驗和資源,很快就迎來第二批游客,鎮裡的旅館幾乎爆滿。至此,芭蕉鎮的鄉村旅游逐漸步入正軌。更讓韋麗君欣慰的是,看到家鄉發展向好,不少在外打工的人紛紛拿出積蓄改造舊居,接待游客。2013年,芭蕉鎮鄉村旅館增加至52家,短短一個夏季就有700多萬元收入,還帶動了當地土特產和農副產品的銷售,韋麗君成功了。

看到芭蕉避暑旅游市場火爆,重慶多家房地產公司也紛紛進駐,掀起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看到熱火朝天的開發場景,鄉親們笑了,我也笑了,在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中,我和我的鄉親們靠著勤勞和不服輸的勁頭站起來了。”韋麗君說,隨著習正高速的開通,芭蕉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過去經歷的苦和累,也都在不懈的奮斗中升華成人生寶貴的經歷。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