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小紅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榮獲2017教育部“西部教學改革支持計劃”成果,老城小學張瑞凝同學入選2020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長征小學楊成野同學獲得2019年“全國優秀講解員”榮譽,奕宏學校陸俊杰同學被評為2020年貴州省“新時代好少年”……近年來,紅花崗區牢記“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的囑托,共培育出300余名優秀的校園“小小紅色宣講員”“全國優秀講解員”“貴州省新時代好少年”“紅色文化小小宣講員”等一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不斷涌現初。
與此同時,紅花崗區投資21.5億元實施123個學校新(改、擴)建項目,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營養餐計劃,在全市率先實施教師薪酬制度改革,紅花崗區教育系統被教育部關工委評為‘先進集體’”……這些響亮的數據和榮譽是紅花崗區教育事業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作為教育強區的紅花崗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按照“學前教育破瓶頸,義務教育拓優質,普通高中調結構,職業教育創特色,特殊教育擴規模”的思路,補齊教育發展短板,推進教育優質均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全區教育事業持續、快速、健康、均衡發展。
5年來,紅花崗區始終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讓教育優先更有保障。投入550余萬元,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營養餐計劃﹔投入1.8億元,在全市率先實施教師薪酬制度改革﹔新招考教師1568名,基本解決了教師學科和年齡結構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和“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為遵義市打造“黔川渝結合部教育科創中心、建設西部非省會教育強市”當好先鋒隊、排頭兵。
5年來,紅花崗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擴充教育資源。累計投資21.5億元實施123個學校新(改、擴)建項目,新增校舍面積96.58萬平方米,新增學位3.23萬個,有效解決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大班額”、學前教育“入園難”等突出問題,辦學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同時,加快實施教育智能化建設,全區中小學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4.3%,並完成全區31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任務。目前,全區擁有幼兒園97所,在園幼兒19833人,普通中小學校77所,普通中小學學生88880人。
5年來,紅花崗區不斷強化教育保障,大力實施教育扶貧,用愛心和智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在控輟保學、教育資助、改善辦學條件、結對幫扶等方面,紅花崗區累計下達各級各類教育資助資金2.15 億元,資助學生19.72萬人次。建立了“以遵義市職教中心為主陣地、以社會培訓機構為補充”的多元化技能培訓平台,堅持以就業脫貧為導向,以建檔立卡貧困戶、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中有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需求的人群為工作重點,幫助貧困人群依靠技能穩定脫貧,發揮了職業教育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
5年來,紅花崗區強化統籌推進,全力發展各類教育。積極實施集團化辦園、辦學,以城區優質學校為牽頭學校,相對薄弱學校、郊區學校為成員學校,形成以點帶片、連片發展的幫扶一體化模式,實行聯盟化、捆綁式管理和發展,促進區域內教育質量和優質教育資源總量雙提升。擴容提質特殊教育,積極扶持民辦教育。中考連續14年全市領跑,連續兩年600分以上人數佔據全市“半壁江山”,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立德樹人成效顯著。目前,全區擁有幼兒園教育集團6個,小學教育集團4個,初中教育集團2個。遵義市職教中心成為貴州省“百校大戰”項目學校和第一批“中職強基”工程項目學校,納入貴州省職業教育“一體兩翼”規劃,並於2019年評為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
5年來,紅花崗區創建德育品牌,傳承紅色基因,著力落實立德樹人。廣泛組織開展“講好長征故事 落實立德樹人——長征故事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紅色教育資源優勢,把紅色特色課程與長征故事宣講相結合,積極打造長征題材德育品牌,將紅色文化進校園、浸潤孩子們紅色基因特色活動長效、深入、廣泛、多形式的開展下去,讓紅色基因在校園和孩子們的心靈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文/圖 秦波 陳淑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