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江網消息 我叫李勇,是印江縣自然資源局派龍津街道江家坡村的一名結隊幫扶干部,因我曾擔任國土資源局機關二支部書記,所以江家坡村群眾都會親切地稱我為李書記。
“李書記,請幫幫我們。”我接到建檔立卡戶田儒群兒子江鬆的電話,話音裡充滿了無助和焦慮。詳細了解后得知,貧困戶江鬆妻子孕期出現大出血導致孩子早產,從縣醫院轉到市人民醫院治療后,目前在銅仁市人民醫院治療欠下了十多萬元的醫藥費,十多萬元對於他們這個家庭來說就是一筆“巨資”。
“這些年與你的接觸,感覺我們有困難想到的隻能是你......”電話那頭說道。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催促我必須幫助他們一家。“你們不要著急,我們共同想辦法。”我堅定的回應道。
圖為李勇向群眾宣傳系列扶貧政策。梅亞軍 攝
隨即,我開始梳理解決的措施和路徑。並先后到團縣委、縣婦聯、紅十字會、醫療保障局等部門了解相關救助政策之后,積極地向龍津街道脫貧攻堅指揮長匯報了具體情況。
頂著烈日,載著希望。我騎著電瓶車在各部門穿梭的背影成為城市裡最亮麗的一道風景。最終,在多方協調和支持下,縣醫療保障局決定通過出公函給銅仁市人民醫院協調的方式,待新生兒的信息進入國辦系統享受醫療救助之后,再補繳銅仁市人民醫院的醫藥費用,但前提是需要有人願意為貧困戶作擔保。
“我來做他們的擔保人!”我毫不猶豫的攬下了“擔保”這個活兒。拿到公函之后,我便陪著江鬆一家去銅仁市人民醫院處理醫療費用的問題,在把水滴籌上收到的善款兩萬零九百元和在親戚朋友處借的五萬多,再加上在信用社剛貸到五萬塊之后,正好能夠支付住院期間所有的醫療費用。這張從印江到銅仁再回到印江的公函現在雖然變成了一張“壓箱紙”,但它曾今卻是一張讓江鬆一家人的“定心紙”,也是我義無反顧做這個擔保人的“見証紙”。最終,小孩健健康康的出院了,這一家也不會因為醫療住院而返貧了。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時刻將群眾的利益和困難放在第一位,對群眾是有求必應,踏踏實實為群眾的發展想辦法、謀出路,耐心細致為群眾講解國家的優惠政策,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真心誠意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在江家坡村駐村期間,我和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對於自己的幫扶戶更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常常會帶上米、油、肉去到幫扶戶家中,逢年過節也會送上一些自己准備的禮品,擔心自己幫扶的五保老人一個人孤獨便經常上門陪老人聊天。
70歲的五保老人江慎琪是一位特困供養戶,也是我的幫扶對象之一,為了幫助老人增加收入,在2019年5月份的時候李勇便自己出錢為老人購買了一頭100多斤的豬仔,在年前殺豬的時候,這頭豬喂養到了300余斤,江慎琪老人也增加了八千多元的收入。
在生活中我對老人就像對自己的家人一樣體貼,2019年8月,江慎琪老人因為頸部上長了一個瘤子需要住院,我便陪同老人到縣醫院安排住院並幫忙處理好了之后的一系列問題。
我無微不至的關心感動著每一位群眾,群眾的困難和問題解決了,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