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走進三穗縣城關第三小學,朗朗的讀書聲響徹耳畔…因為一位校長的到來,校園正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吳雷勇,杭州市丁蘭第三小學副校長,為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號召,加入杭州市援派黔東南州支教團,赴三穗縣擔任三穗縣城關第三小學副校長。
“很高興成為脫貧攻堅戰線上的一員。我深知教育對一個地區精神面貌有著極大地影響,而教育扶貧是擺脫貧困的根本之策,也是內生原動力。”吳雷勇感慨道,我曾經也是在教育欠發達地區長大的,深知教育改變命運,希望我的到來,能給這裡帶來一絲改變,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
脫貧攻堅,教育先行。在吳雷勇看來,支教不僅是一種教育情懷,而是教育責任的體現,更是為了孩子們的明天。
鏡面式:讓老師認識自己
“沒有注意調控提問的等候時間”
“對學生的回答無評價”
“教學目標不夠具體”
……
10月20日,一(2)班的班主任周正香通過“鏡面式”自診研訓活動后,發現了自身的不少問題。
剛從村完小來到三小的周正香,並不是她一人才有這麼多問題。二(8)班的班主任吳進蓮也如此。
吳進蓮說,“通過‘鏡面式’自診研訓活動,才知道自身有那麼多問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她回到家后,反復觀看自己上課時的視頻,發現執教過程中存在語言不夠精煉、口頭禪太多、教學思路凌亂、教學內容過多等問題。
為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和育人能力,作為協助分管師訓副校長的吳雷勇,提出了 “鏡面式”自診研訓活動。
“鏡面式”自診研訓活動:課前,讓任課老師用自己手機現場錄制當節上課場景。課后,觀看視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觀察自診表》羅列問題,提出改進策略,在自省和他評中,達到完善教學設計,關注教學生態,提高教學效果。
來到三小后,為了深入了解全校教師教學水平,半年多來,吳雷勇每天深入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去聽課。
吳雷勇邊聽邊把老師在課堂上的不足,一一在本子上記錄下來。每一堂課結束后,都會及時開展教學點評,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
80多節課聽下來,吳雷勇發現:老師上課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設計缺乏思維含量,教師講解多學生練習少,沒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等突出問題。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吳雷勇認為,聽課,不僅要聽別人的課,也要聽自己的課。既要發現別人的長處,也要發現自己的短處。認識自己非常重要,隻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對症下藥。
“鏡面式”自診研訓活動應運而生。相比之前教學研討,上課老師隻能從聽課老師的反饋中獲知自己教學的優缺點,缺乏直觀的感知,‘鏡面式’自診研訓活動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教學行為,了解課堂上的每個教學環節、細節,便於更好的審視自己、反思自己,達到“吾日常省吾身”的效應。
通過一段時間“鏡面式”自診研訓活動的開展,吳雷勇再次來到六(7)班聽課,發現趙娜敏在課堂上靈活地教學方式,即時鞏固練習策略,恰到好處的學生點撥,讓課堂瞬間變得“有滋有味。”
看到老師們地迅速成長,吳雷勇十分欣慰地說:“我們的老師已開始在精益求精了。”
種子坊:讓杭州經驗開花結果
10月23日,同樣來自杭州江干區的美術陳婕老師一個月支教活動結束了。
陳婕走了,但她留下了一個班的美術畫具、一批暖暖的冬衣和一個工作室的牌匾。
“我會時時關注這裡的學生。” 陳婕雖然不舍,但無法兼顧。
隨著吳雷勇的到來,還有一批批老師的到來支教,他們有的來一個月,有的來一個學期。
這些杭州來的教師們,除了帶來了教學資源,還有帶來了優質的教學經驗、高效的管理手段。
如何從“輸血”方式到“造血”方法。吳雷勇希望支教活動能持續運作,讓杭州的教學經驗、管理經驗留在當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因此,育苗式“江穗種子坊”研訓項目便破土而出。
“江穗種子坊”:為培育一支具有杭州教育基因和行動表征的本土的教師領雁隊伍。三穗三中三小的種子教師與杭州市江干區骨干教師們結成“師徒關系”。對這些種子教師進行長達一年的培訓和考核,再由種子教師來帶領本地其他教師一起提升和進步。
種子坊內容設置有理念提升、課堂指導和技能培訓、“鄉村啟夢”進村勵志宣講活動、開展“雲端幫扶結對”、學員課堂教學成果展示、結業考核等。
吳雷勇深知,教育幫扶不僅要加強外部力量輸入,更需要重視本地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當前吳校他們在三小已完成了32名教師的隨堂聽課、教學巡視等綜合摸底,將從中選出8名教師參與‘種子坊’。”三穗縣城關三小教導主任楊通理聊起“江穗種子坊”研訓項目,充滿期待。
“‘江穗種子坊’是為我們長期培養教師的好項目”。三穗縣城關第三小學校長陳佑文堅定地說道,為我們打開了與杭州市江干區骨干教師長期線上、線下的教學指導窗口,讓教育扶貧工作成為常態化。
為學生:他極力倡導閱讀課外圖書
城關三小臨近三穗縣新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佔全校學生比例較高。
新建的校園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
校園裡沒有圖書室,教室裡沒有圖書角。學校的圖書都是打包在倉庫裡等候“發霉”。
“閱讀課外書,是孩子們了解世界、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捷徑。”吳雷勇說,為了讓學校課外書走進孩子們的視野,他建議每個班放置幾十本課外書,由學習委員協助班主任管理。
“書就是拿來讀的,不能害怕損壞書就不讓孩子們接觸了。”吳雷勇面對孩子們一雙雙求知若渴、純真清澈的眼睛,他更加堅定學校拿課外書給孩子閱讀的想法。
“過去中午,大家都喜歡在操場上跑來跑去,自從班裡有‘課外書’,大家都搶著借書看,這樣既增長了我們的知識,還鍛煉了寫作能力,我們都特別開心。”六(6)班的一名學習委員張琦琦笑著告訴記者。
沒有圖書室只是三小的短板之一。大班額也是三小的短板,為了解決擴班中多媒體設備不足,吳雷勇積極爭取杭州力量支持學校的教育工作,為學校募捐到了四套多媒體設備。
為讓學生與老師的零距離接觸,傾聽老師真實的聲音,同時減少班級之間的干擾。吳雷勇建議了取消小蜜蜂上課,許多老師都欣然接受了。
為了讓家長重視學生教育,吳雷勇建議擬建“家長學校”,改變“家長會”做法,鼓勵老師進社區進村寨勵志演講,精准家訪。
……
吳雷勇的到來,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做了不少的工作,目前學校教師課堂教學上也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變化發展得到了上級領導、社會人士贊譽和肯定。
半年來,吳雷勇及杭州支教團在三小用辛勤汗水澆灌著,為山區教育助力,也為孩子們譜寫一個美好的明天。 (劉軍 陳雪村 黔東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