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師生:用奮斗青春創造美好未來

2020年11月14日08:30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雨

11月11日,貴州大學西校區報告廳座無虛席,數百名師生集中觀看全國教育系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視頻會,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全會擘畫的新發展藍圖,正是青年人的奮斗坐標。我們要自覺做道路自信的踐行者,理論自信的信仰者,制度自信的捍衛者,文化自信的傳播者,而貴大青年所要做的就是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繼續乘風破浪積蓄力量。”貴州大學團委副書記劉魁說,作為高校共青團干部,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引導廣大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注入青春活力。

貴州大學2017年成為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又成為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了除軍事學外的12個學科門類,在校全日制學生近4.5萬人,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

貴州大學茶學院黨委副書記覃昆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擘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新圖景。

“現在,我們學校不僅變得越來越漂亮了,還新增設了汽車、護理和刺繡等模擬實訓課程。”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旅游服務管理專業非遺傳承班2班學生王賢勇說,“實操能夠讓我們更快地掌握專業技術,為以后就業或者創業提供有力的支撐。”

校園環境的蝶變,不但增強了本地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動力,還吸引了一批外地學生前來就讀。楊英便是慕名前來的學生,現就讀於該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

“沒想到這裡的老師比想象中還要認真負責,常常帶我們去全國各地參加比賽,我還獲得了州級學生技能大賽導游服務賽項一等獎。”楊英告訴記者,“現在我充滿信心,打算畢業后自己組建一支導游服務隊,帶動身邊的同學和朋友一起創業。”

突破 成績節節攀升

張小明一本、邰小翠一本、邰航一本、張小龍二本……走進台江縣方召鎮巫梭村村口,至今仍然能在公告欄上看到高考喜報。

“今年,村裡共有8名學生考上一本,10名學生考上了二本,我們村第一次有這麼多學生考上大學。”巫梭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勝富介紹,巫梭村是一個貧困村,海拔較高,地理位置偏僻,生產、生活條件都比較落后,能有這麼多學生考上大學實屬不易,所以即便喜報有些泛黃了,大家依舊舍不得撕下來。

這些學生都畢業於台江縣民族中學,這樣的成績擱在四年前沒人會相信。

曾經,台江縣民族中學校園環境惡劣、校風不良,本地90%以上的優質生源外流到其他地區讀書。據了解,當時全校每年輟學學生100多名,二本上線率僅10%。2008年和2011年,全校竟隻有一人考上一本。

為了把學生從輟學邊緣拉回來,幫助身處困境的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台江縣民族中學先后制定了16項管理制度,並在學校開展“創設安靜學習環境月”“創設自主學習活動月”,以及“精神脫貧演講比賽”等活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整頓校風教風。

今年,該校高考成績再創歷史新高。據統計,全校共1047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一本上線人數270人(比去年增加了163人,600分以上25人),上線率25.8%﹔二本及以上上線人數829人(比去年增加了268人),上線率79.2%。

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的升學率和就業率也節節攀升。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張帆介紹,學校一直致力於校企合作和精准就業兩項工作,不僅與上海汽車集團、杭州西子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攜手育才,還與貴州台江盛豐田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凱裡市人民醫院、台江縣人民醫院、台江縣第一幼兒園等本地企事業單位合作,協同培養人才。

在今年367名畢業生中,升學95人,就業272人,就業率100%,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3200元左右。

接力 支教薪火相傳

最近,63歲的陳立群卸任了台江縣民族中學校長一職,但卻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繼續留在台江,確保與新任校長蔡毛把工作交接好。“其實,很多老師支教結束回去后,都還與新來支教的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幫助新來的老師在了解民中校情、師情、學情的基礎上,找准工作重點,將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蔡毛說。

四年來,一批批優秀教師前來支教,為大山深處的台江默默奉獻。對此,今年8月剛從杭州前來的支教老師張雄美深有感觸。“作為年輕教師,我們更應該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幫助貧困孩子走出大山。”

據了解,杭州市2018年還專門投入1000萬元資金,實施2018年至2020年台江縣教育綜合提升工程。截至去年底,台江縣選送教師到杭州跟崗學習近500人次,培訓本土教師和學校干部共計2080余人次,一支“不會走”的優質本土師資力量初具雛形。

教育扶貧是長久之計,通過“引進來、送出去”的方式,讓教書育人的薪火在莽莽大山代代相傳,讓每一名台江學子受益匪淺。

“在學校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我今年順利考上了一本,成為家裡第一個大學生。”台江縣南宮鎮擁黨村的邰海生信心滿滿地表示,要更加努力學習,畢業后就返鄉創業,帶領村民一起過上更好的日子。

台江縣副縣長司文朋表示,教育就像罅隙裡的光,照亮心靈。教育扶貧讓愛與責任在更多貧困孩子心中生根發芽,通過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故事正在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生動上演。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