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治理工作,就其本質核心,就是解決“最后一公裡”的問題。近年來,荔波縣茂蘭鎮不斷摸索和實踐,特別是在近幾年脫貧攻堅工作中逐步形成的“3個3”工作法,分別從“隊伍、路徑和凝聚力”三個維度入手,打開了新時代基層治理之門,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量化黨員履職清單,樹起“黨的旗幟”
由鎮黨委統一實施意見,各村黨支部結合村情,按黨員崗位、行業、年齡、文化程度,量化每個黨員每月每季的履職清單,多的達到五六十條,少則2-3條,不管是新入黨的同志,還是70、80歲的老黨員,全部做到視情定責,按責履職。以此增強基層黨員的履職能力和示范性、先進性,高高樹起“黨的旗幟”,落實基層治理第一個旗手。
整合鄉村“老人才”,樹起“寨老的旗幟”
把村村寨寨的退休回鄉老干部、老教師、老復退軍人、老致富能手全部納入村支兩委的服務對象和爭取的力量。讓他們樂於“退崗入寨”,重新愛上“業務”,敢講敢管村務寨務。樹起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寨老旗”,落實思想動員、鄰裡糾紛、公益事業建設等基層治理的第二個旗手。目前,全鎮納入管理的“老人才”共計289人。
培育致富帶頭人,樹起“致富的旗幟”
加大對小工頭、小加工業主、小產業主、小老板、小店商等“五小”致富能手的服務、引導、管理和扶持,讓他們既要成為村寨的“明星”,更要成為鄰裡的致富帶路人和勤勞致富的旗幟,成為村兩委的得力助手,落實基層治理的第三個旗手。目前,全鎮“五小”致富能手總計710人,帶動群眾3500余人。
優化政務村務信息公開制度,暢通村民知情渠道
進一步明晰村組級的政務公開事項,適時優化信息公開制度。內容上擴展至不涉密的工作方案、鎮村工作總結、縣鎮村工作信息、重要會議精神、重要工作進度、農業技術、法律法規等。形式上除常用的信息公開欄外,“三面旗”人員、組長要紙質送達,還要在工作群、組群公開,全力保障群眾的知情權。
堅持“五戶一代表”議事制度,暢通村民議事渠道
推廣“五戶一代表”議事制度。召開小組會,通過村民自薦、民主推薦等形成推選出本組群眾呼聲較高的人員,特別是“三面旗”中的人員作為五戶一代表。“村兩委”定期向戶代表征集村、組的發展意見,再由戶代表逐戶宣傳,收集匯總群眾意見、建議,形成條理式反饋清單上報季度大會進行討論議定,保障了群眾的參與權。
建立鄰裡互幫互助制度,重塑農村互助渠道
各村相應制定了互幫互助的制度和“民約”,成立相應“基金會”、“互助協會”。在發展方面、農技方面、困難方面,在節假日、各類災期、因故停水停電時段等按“一幫幾”或“幾幫一”認真開展互幫互助。洞流衛生基金,瑤麓、瑤埃助學基金,堯明敬老基金、瑤埃桑蠶產業互助協會、立化送水隊等先后組建和成立。真正打通了村民互助渠道,重塑了互助美德,強化了村民“義務”意識。
解決村庄整治問題,增強農村自豪感
緊抓脫貧攻堅的窗口期,不斷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全縣同步加快村庄整治工作,村庄整治累計投入630余萬元,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工作中更突出群眾的參與,突出留得住鄉愁,突出同步整治生產作業區,突出陋習的整治,突出垃圾的處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有了質的飛躍,農村自豪感初步顯現。
解決群眾增收問題,增強農民獲得感
始終把務工和產業發展作為群眾增收的兩個“牛鼻子”緊抓不放,對外抓勞務輸出和招商引進,對內抓企業屬地和產業發展,增加就近就業崗位和農業產業的單產和效益。特別是通過“村社合一”的引領和致富帶頭人的帶動,全鎮村村有產業,全面消除“零就業”問題。群眾收入來源有多種渠道、多重保障,實實在在實現增收,村民獲得感不斷提升。
解決法治淡薄問題,增強群眾自信心
結合脫貧攻堅網格化管理,通過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法律援助知識講座等形式,要求黨員帶頭學法、知法、守法和依法辦事。發動網格員、村干和“三面旗”人員組成10個法律服務隊,有針對性的入校、入組、入戶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利用好院壩會、群眾會契機,定期入村、入網格開展“一案一法”宣傳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增強法律意識,全面提升基層群眾法治意識,切實增強群眾依法辦事的自信心。(文/圖 李宣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