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書記鄭維坤:帶領村民點燃脫貧致富的希望

2020年11月10日11:4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毅然放棄城裡舒適的生活,懷抱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的理想,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憑著敢想敢干的作風,一心為民謀富裕的膽識,讓一個貧窮落后的村寨在脫貧攻堅中產業興旺、大有作為,他就是興義市三江口鎮團結社區黨支部書記鄭維坤。

他,1.70米的身高,陽光燦爛的臉上,時常挂著微笑,而那雙清澈明亮的眼睛卻透著坦誠和機敏。言談中,你會發現他有80后特有的氣質,簡達、干練。

三江口鎮團結社區地處興義市東北部,原屬一類貧困村,全社區轄22個村民小組,1159戶3980人。據鄭維坤介紹,他到團結社區時,社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3戶958人。由於社區山高水長,沒有產業,再加上交通不暢,社區有近三分之一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去了,剩下的多是拖兒帶女的婦女和體弱多病的老人,很多人隻能靠傳統的種植養殖維持生計。

為把准社區脈絡,開出對症下藥的良方,鄭維坤從上任之時起,除了夜裡睡著的幾小時外,他的大腦就像上足了弦的鐘表,一刻不停地運轉著。他清醒意識到,既然上級把自己推到脫貧攻堅前沿,那自己就要開動腦筋,擼起袖子帶領村民在脫貧攻堅致富的大道上,開拓一條適合社情民意的路子。

說干就干,熱血沸騰的鄭維坤馬不停蹄地奔忙起來。作為支部書記,鄭維坤在身體力行的同時,竭力倡導兩委班子成員在脫貧攻堅中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於是,他同班子成員頂著烈日,迎著風雨深入各村寨,幫助協調社區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貧困群眾結對子,從群眾最急最憂最盼幫起,從社區發展的重點難點堵點抓起。

經過幾天的爬山涉水,鄭維坤驚詫地發現,社區竟沒有一條硬化的公路,更別說通村通組的路了。可以說,交通不便,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要致富,先修路。修路!一時成了團結社區的中心話題,也成了鄭維坤要干的事。說來也巧,就在鄭維坤想方設法籌劃修路之時,國家出台了“一事一議”優惠政策。他連忙跑到鎮政府,找書記、找鎮長,最后終於如願以償。修路中,鄭維坤一邊和上級部門協調,一邊帶領群眾投工投勞,不到半年,就修建和硬化了轄區內20多公裡的通村通組公路。

望著一條條伸進村組的路,鄭維坤並沒有停下腳步,他又在設想將那些斷頭路建成四通八達的幸福路。為此,他又跑到鎮政府爭取“一事一議”項目資金和物資,徹底打通了社區的最后一公裡通村路,使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好處,更為發展產業、推動農產品進入市場奠定了基礎。

按理,路通了,鄭維坤可歇一下。可鄭維坤沒有,他有一股子拗勁,隻要關乎老百姓的事,就要實現。為改善社區群眾生活條件,他向有關部門申請扶貧資金27萬元,完善村衛生室標准化項目建設和教育設施建設,讓患病群眾在溫馨的環境裡病有所醫,讓兒童健康地成長。

正是這一件件走心的事,鄉親們對鄭維坤是褒獎有加。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鄭維坤比誰都清楚:傳統的耕耘模式很難撐起老百姓的希望,唯有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產業革命,才能改變社區貧窮落后的面貌。

秉承初心,鄭維坤同班子成員一道,走向田野山崗,用心尋找適合腳下這片土壤的產業。

通過對氣候、採光等的分析,社區利用國家植被恢復資金200多萬元在石漠化較重的發岩、大水井等村民小組種五星枇杷1252畝,該項目兩年支付當地農戶人工工資11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60萬元,帶動農戶845人增收,帶動貧困戶49戶226人脫貧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產業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僅增強了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使團結社區的集體經濟實現“開門紅”,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3萬元,卻讓摘去空殼村帽子的人們看到了希冀。

嘗著五星枇杷的甜頭,深諳經營之道的鄭維坤,懂得管理的重要,懂得戰略的重要,懂得決策的重要。為解決五星枇杷銷售等問題,鄭維坤敢為人先,帶領班子成員在三江口鎮成立了首家村級公司,使產業發展有了依托,種植戶沒了后顧之憂。

望著五星枇杷基地的發展壯大,心存志遠的鄭維坤,有了進一步的謀劃。“我們做的是農業產業,是靠天的產業。若喜獲豐收,就得有貯藏產品的地方。為此,我們投資20萬元修建了面積498立方米的冷庫,就是保証村民辛苦盤出的碩果不爛在田間地頭。”

為讓社區群眾脫貧致富,鄭維坤一點也不含糊,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這些年,在五星枇杷種植的基礎上,鄭維坤同社區班子一道解放思想、迎難而上,使社區產業遍地開花,困難群眾喜上眉梢。本著產業扶貧的原則,社區投資20萬元鼓勵貧困戶種植大紅花茶200畝,帶動貧困戶54戶276人脫貧致富。

這些年,圍繞“打好產業扶貧硬仗”的目標,鄭維坤遵循自然,因地制宜拓展產業。在橋邊組,社區根據優質的地下水源,在沿河閑置土地上投資55.8萬元修建生態魚養殖場,每年可為集體經濟增加5.8萬元。在大水組,投資60萬元建設佔地10畝的集中養牛場,解決1戶貧困戶務工脫貧,帶動貧困戶77戶300人。投資10萬元種植老品種芭蕉100畝,發動115戶群眾種植蔬菜160畝,使社區呈現種養結合、養種互補的循環經濟發展。

然而,心系群眾的鄭維坤並沒有沉醉在眼前的產業中,擔負脫貧攻堅重任,他又在心裡勾畫著產業扶貧的藍圖。“發展產業,找准適合自己的產業是關鍵。團結社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日均氣溫18℃,全年日照1334小時,無霜期達324天,很適合農業產業的發展。”於是,2019年5月鄭維坤組織工作人員赴廣西恆縣參觀考察。通過考察,大家一致同意引進營養價值高、軟糯香鮮的小米蕉。

為鼓勵貧困群眾參與小米蕉種植,社區通過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將社區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和管護,1000多畝的小米蕉種植基地郁郁蔥蔥,成了三江口鎮一道亮麗的風景。該產業覆蓋社區貧困戶193戶968人,發放貧困戶分紅119160元,發放群眾務工工資80余萬元。小米蕉已成為社區繼五星枇杷后的又一主要產業。

同鄭維坤交談,很容易發現,他是一個思維活潑、勇於進取的人。為了社區,他從基礎設施到優化種植結構,從壯大集體經濟到培育特色產業,他用熱血和心智解開一個個脫貧死結,找到一條條致富門路,使社區發展令人刮目相看。

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引進興義市扶投公司投入1800萬元建設佔地43.7169畝的杉木加工車間,為當地群眾解決木材就地銷售難的問題,受益群眾覆蓋全鎮所有貧困戶及農戶10000余人。此外,社區還利用摘帽資金50萬元入股黔農匯公司,受益群眾113戶533人﹔利用食用菌項目資金62.3萬元入股黔農匯公司,受益群眾108戶512人。在項目上,實施分散能繁母牛養殖項目50頭,分散肥牛養殖項目133頭,使130戶660人從中受益。向貧困戶發放特惠貸資金158筆746萬元,帶動158戶發展種植養殖產業脫貧致富。通過資金變股金方式,社區16戶貧困戶通過特惠貸資金入股村級公司,每年分紅9.6萬元。

這些扶貧舉措,使社區貧困戶在利益聯結上至少有3個以上的產業覆蓋。而社區通過產業利益聯結和“村社合一”的經營方式,使社區村集體經濟已達106萬元,且每年以50%的速度在增長,預計2020年底可望達到150萬元。

回望脫貧攻堅點燃的希望之火,鄭維坤激動地說:“這些年,社區圍繞黨建抓脫貧,通過‘五步工作法’和產業‘八要素’的落實,使社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上級有關部門檢查驗收,社區群眾於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社區居民人均收入由3458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實現了穩定脫貧,在社區有勞動能力人數的2146人中,已實現就業人數2137人,就業比例為99.6%。”

一個個戰天斗地的脫貧故事,使團結社區名聲遠揚。近年來,社區被中共黔西南州委授予“全州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被中共興義市委授予“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和“先進黨總支”等稱號,鄭維坤本人在2019年被中共貴州省委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黨組織書記”。(文國坤)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