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柑橘都不用拿到街上去賣,全是游客自己到果林裡採摘,今年價格還可以,每斤3元錢。”時下正是橘子成熟的季節,鐘生波家栽種的10多畝果林豐收了。
鐘生波是新蒲新區蝦子鎮南坪村村民,算得上名副其實的致富能手,在搞好果林發展的同時,今年他還養了幾十頭豬,收入十分可觀。
蝦子鎮11個村居按照“一村一品、一戶多產”的產業發展格局,由村級黨組織引領,合作社領辦,大戶帶小戶的方式,鼓勵群眾開展多元化特色種植養殖。
張德橋是蝦子鎮蘭生村的生豬養殖大戶,擁有18年生豬養殖經驗,現在養殖生豬1200余頭。目前,在他的帶動下,周圍的農戶多數都養上了生豬,越來越多的群眾嘗到了生豬養殖增收的甜頭。
在產業發展中,蝦子鎮推行“黨建引領、村社合一”的發展方式,以各村(社)產業發展成果經驗為基礎,一方面充分發揮黨支部與合作社的作用,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經果林、蔬菜、花椒等種植和蛋雞、生豬、蜜蜂等養殖產業,做大全鎮產業發展“蛋糕”,另一方面不斷探索“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同時,蝦子鎮紀委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聚焦群眾切身利益,組織紀檢監察黨員干部深入農戶家中,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成立合作社是蝦子鎮三台村破解發展難題的一把“金鑰匙”。早在2012年,該村就注冊成立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將養殖戶吸納為社員,由合作社為養殖戶提供技術、銷售服務,帶動當地養雞戶30多家。目前,蛋雞存欄發展到20多萬羽,社員發展到51人,年產值3000多萬元,實現利潤400多萬元,解決100余人就業。(蔣仕剛 母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