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陶營村種植櫻桃實現轉型蝶變

“村社一體”帶動 “農旅一體”發展

2020年11月08日08:40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通訊員 李龍舉 王正陽

近日,走進納雍縣厙東關鄉陶營村的瑪瑙紅櫻桃種植園,站在觀景台上放眼望去,連片的櫻桃樹讓人不禁聯想到:花開漫山白、葉展漫山綠、果熟漫山紅的美象。

白、綠、紅是如今陶營村的“致富色”。然而,昔日陶營村卻是“灰色”的磚瓦村。八成村民都是靠燒制磚瓦維持生計,一年至少有300天待在土窯和煙塵打交道。

採泥、燒磚,年復一年循環,大氣污染、土地毀壞,陶營村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怎樣實現產業轉型?成為陶營村的一大難題。一顆櫻桃的發現,讓陶營村的產業轉型迎來了曙光。

1996年春天,納雍縣農業局農藝師徐富軍在陶營村採摘櫻桃時,偶然發現一棵顆粒大、肉質厚的櫻桃樹。徐富軍意識到,這極可能是一棵受環境因素影響發生變異的植株,也許能培育一個新櫻桃品種。

此后,徐富軍密切記錄這棵植株的生長變化,並用“高空嫁接法”不斷繁衍,圍繞該植株形成一片櫻桃園。園裡結出的櫻桃香甜可口,形如瑪瑙,徐富軍為其取名“瑪瑙紅櫻桃”。

瑪瑙紅櫻桃個大、肉厚、味甜、色鮮,剛上市就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迅速走俏市場。村民們看在眼中,紛紛放棄燒磚制瓦,改種櫻桃。

看到前景,陶營村迅速建立了“村社一體”合作社,合作社法人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形成村牽頭,社實施,戶參與的發展模式,促使櫻桃種植與鄉村旅游齊頭並進。

為實現產得出、不愁銷、賣得好,陶營村“村社一體”合作社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宣傳瑪瑙紅櫻桃,擴大瑪瑙紅櫻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開展“瑪瑙紅櫻桃廣州行”,陶營村與廣州郵政集團公司簽訂瑪瑙紅櫻桃大額銷售合同﹔與畢節飛雄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機場設置瑪瑙紅櫻桃銷售窗口﹔通過“遇見總溪河”微信公眾號及各大網絡銷售平台,建立基於互聯網的銷售模式。

陶營村“村社一體”合作社每年會進行收益分配,純收益的20%作為合作社發展資金、風險防控資金,用於擴大再生產﹔10%作為合作社管理人員的獎勵資金,由合作社制定獎勵考核具體辦法並報鄉黨委審定,激勵村庄能人為全村產業發展服務﹔70%的資金按集體股、個人股等佔股比例向成員進行分配。

產業興,旅游熱。為了讓游客有更好的旅游體驗,陶營村黨總支、“村社一體”合作社指導村民建立聯戶制度,群眾以5至10戶為單位,自願組成139個聯戶體,共同對景區各攤點進行丈量規劃,保証市場管理有序,環境衛生清潔。

如今,陶營村瑪瑙紅櫻桃發展到6000多畝,形成農旅一體發展格局。每年花期和果期,陶營村櫻桃銷售收入300多萬元,餐飲接待收入5000多萬元,住宿接待收入220多萬元,人均收入突破13500元。以前的“磚瓦村”搖身一變,成了現在的櫻桃村、旅游村,還成了納雍總溪河4A級景區的核心區域。

“我們以黨建引領種植瑪瑙紅櫻桃,改變了陶營村的生態環境,增加了老百姓的經濟收入,為農旅一體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厙東關鄉宣傳委員付琳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