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時來村:創新鄉村管理模式 讓村裡的事村民管

2020年11月03日15:0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一起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一起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時至深秋,筆者來到荔波縣玉屏街道時來村十七組,整個村寨安靜祥和地“躺”在山谷中,一棟棟白房子映入眼帘,潔白的牆、紅色的窗。房前,干淨整潔的院壩,幾棵三角梅和柚子樹生長旺盛,為庭院增色不少。幾位村民正在房前笑呵呵地聊天,見到有筆者前來採訪高興地向筆者打招呼。 這一切美好景象得益於時來村近年來積極探索推行的“組管委”,創新了基層自我管理的模式。

為了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裡”,2019年10月,時來村村民共同開會商量由每一個村民小組選舉出三名代表共同組成“組管委”,由黨員帶頭、組長牽頭、村民配合共同搭建基層自我管理平台。“組管委”選出來了,第一步就是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為了激發廣大群眾講衛生、搞衛生的主動性,時來村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評選活動,形成了由群眾自主整理房前屋后,“組管委”搞好監督,在環境衛生整治方面提供了相互學習、借鑒經驗、取長補短的平台,更加激發了群眾對環境衛生整治的動力。

大評比,以評促改。“組管委”還建立“紅黑榜”制度,通過開展環境衛生大評比活動,獎勵環境衛生干淨整潔的家庭,鞭策環境衛生較差的家庭,讓群眾形成以“榜上有名”為榮,以“落榜”為恥,從而自覺搞好家庭衛生,形成你追我趕的衛生整治生動局面。

同時,通過“紅黑榜”的“晾晒”,將紅榜先進家庭典型經驗做法在全村宣傳,對黑榜后進家庭予以重點督導,監督其工作落實到位,確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務,以此督促廣大群眾主動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共同促進環境衛生整改取得實效。

“以前村裡臟亂差現象比較明顯,每天看著都糟心,現在環境變好了,看著舒服,住著更舒心,每天心情愉悅。”時來村村民蒙炯芬告訴筆者有了“組管委”的監督,大家都樹立主人翁意識,主動開展衛生清潔行動。

為了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糾紛,“組管委”成立了議事堂調解中心,認真調解糾紛,化解矛盾,在村民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讓村民相處更加融洽。

以前鄰裡之間發生矛盾糾紛,隻能找村裡面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村支兩委調節矛盾,現在供村民選擇的渠道多了。

鄰裡之間發生矛盾糾紛,“組管委”把雙方叫到一起面對面商量,公平公正地解決矛盾,多元化解矛盾,這樣形成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戶,鄰裡關系更加和諧,為鄰裡文明交往搭建了平台。

“組管委”曉之以理,擺事實、講道理,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保障渠道,發揮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作用。

此外,弘揚鄰裡和睦、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通過舉辦“鄰裡文化節”,吃“連心飯”,加強村民之間的溝通交流,讓整個村寨成為更有歸屬感、幸福感的大家庭,增進了鄰裡之間的情誼。與人居環境改善同步而來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脫貧精氣神的大步提振。隨著居住環境的改善,鄰裡關系的和睦相處,村民有了心思謀劃發展產業。

以前酒席越辦越多,禮金越送越大,普通家庭一年折騰下來根本承受不起,吃一台酒,不但要送錢,還要去幫忙兩天,一年下來得有幾個月的時間是在吃酒幫忙。

“除了紅白喜事,我們村的其他酒席一律是不准辦的,這條是納入了村規民約的……”時來村脫貧攻堅隊隊長覃金秋告訴筆者,時來村對弘揚新婚育觀念、簡化婚喪嫁娶流程、尊老愛幼、鄰裡和諧等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村規民約。

現在,規范辦酒席,除了紅白喜事,其他的一律不准辦酒,及時制止亂辦酒席的行為。

群眾減少了應酬,一門心思抓生產、謀發展的良好氛圍又出現在村裡面,群眾既騰出了時間和精力用於生產,又節約資金用於生活,極大減輕群眾經濟負擔,治理工作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擁護和支持。

“亂辦酒席、攀比之風得到制止,整個寨子的精氣神、精神面貌都變好了,大家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賺錢。”時來村村民覃正才說。

同時,“組管委”還在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工作。線上,充分利用群眾微信群等平台,向群眾適時推送文明小知識,通過知識的點滴積累助推文明習慣養成﹔線下,深入村民小組開展宣傳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動員工作,向村民宣講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倡導村民講文明樹新風,號召大家將文明融入日常生活。

“‘組管委’是村民選出來的,村民都很支持,這樣做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群眾滿意度最高,大大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和水平。”玉屏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文學說。

如今,村民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鄰裡關系更和諧,精氣神也更加飽滿,全村擰成一股繩,一心一意謀發展,村民的生活也一天天富裕起來。(文/圖 張雲開)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