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進 江佳佳
10月26日,銅仁市鬆桃自治縣迓駕鎮晚森村,鬆桃邊城山泉公司的流水線不停地運轉,管理人員田景華正忙著帶領村民生產。
47歲的田景華是晚森村村民,曾經是貧困戶。2017年,田景華加入返鄉能人田小樂創辦的公司,實現從貧困戶到技術員再到管理人員的轉變,每月工資達4000元。“好山好水好政策,讓我們村民喝的水成了‘致富泉’。”田景華說。
山是銅仁的“根”。世界自然遺產梵淨山原始森林覆蓋面積達95%。近年來,銅仁通過實施全域綠化“六綠”攻堅行動,全市森林覆蓋率超65%,排名全省第二。
水是銅仁的“魂”。銅仁境內不僅有沅江、烏江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裡及以上的河流就達220余條,水資源總量達162億立方米。此外,銅仁已探明優質水源點268個,有6個水源點與世界級品牌水相媲美。
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銅仁的好山好水吸引來了農夫山泉、屈臣氏等知名企業。培育本土企業發展壯大,思南縣梵山山泉公司的產品不僅銷往長三角地區,今年初,還從江蘇常熟拿到800萬元的生產訂單。
2016年、2018年先后舉辦的兩屆“梵淨山國際天然飲用水博覽會”,進一步擴大了“梵山淨水·健康水都”“梵山淨水·泡茶好水”品牌影響力。截至2019年,銅仁全市包裝飲用水企業達到170余戶﹔規模以上飲用水企業7戶,佔全省規模以上包裝飲用水企業總數的31.8%,規模以上飲用水企業完成工業產值6.96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
“生態水”變“致富泉”。當下,銅仁170余戶包裝飲用水企業和24戶抹茶(碾茶)加工企業,直接和間接解決就業540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眾2000余人,帶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300余人,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銅仁還搶抓溫泉建設的機遇,在現有天然出露地熱和地熱井的基礎上,挖掘地熱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以休閑、旅游、養生為主的溫泉產業,打造了石阡、思南、碧江溫泉產業集群,石阡城南溫泉、思南九天溫泉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目前銅仁溫泉旅游產業年接待游客超過5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