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黔西南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系列決策部署,攻克了脫貧攻堅一場場戰役,全州經濟加速發展、總量持續提升、質量穩步提高,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亮出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精彩答卷。
“十三五”期間,黔西南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系列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科學治貧、精准扶貧、有效脫貧理念,攻克了脫貧攻堅一場場戰役,正堅決撕下“貧窮落后”標簽,步入同步全面小康快車道。
脫貧攻堅穩操勝券
脫貧攻堅重要戰役取得重大勝利。2019年6月20日,黔西南州率先在全省完成“十三五”期間33.85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入住計劃,出台《關於貫徹落實“五個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新市民計劃的措施》,進一步細化明確100項后續具體工作,積極構建“五個平台”,確保新市民“搬得出、穩得住、有收入、能脫貧”。
脫貧攻堅工作精准度和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黔西南州深入實施“教育立州”戰略,大力推進教育脫貧攻堅行動,在全州3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新建、改擴建配套學校,確保搬遷戶子女全覆蓋、零門檻、無障礙入園入學﹔大力推進健康扶貧工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際參保率100%。實現8個縣(市)均有1所二級以上縣級公立醫院,99個鄉鎮均有衛生院,1007個行政村共有達標衛生室125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成醫療衛生服務機構57個。
截至2019年底,全州累計減貧43.54萬人。興仁、安龍、貞豐、普安、冊亨5個縣(市)如期摘掉貧困帽,581個貧困村出列,全州貧困發生率從13.75%下降至1.14%,已摘帽的興仁市、安龍縣和作為非貧困縣的興義市及義龍新區的農村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還未摘帽的晴隆縣、望謨縣於今年6月達到摘帽標准。
經濟發展步步登高
2019年,黔西南州在全省經濟發展綜合測評中排名第三,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8%,增速連續5年位居全省前列,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5%和11%,增速分別排全省第一、第二。
“領跑”,是“十三五”時期黔西南州經濟發展最熱的詞匯。
黔西南州大力發展以立體生態經濟帶為引領的特色農業、以“大電強網+大產業”為引領的新型工業、以全域山地旅游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全州經濟加速發展、總量持續提升、質量穩步提高。
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加快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六個轉變”。幾年時間,黔西南已形成以茶葉、食用菌、精品果業(含刺梨)、中藥材、畜禽、烤煙、漁業、蔬菜、特色林業(含油茶、花椒等)和薏仁為代表的十大特色優勢產業。糧經比從“十二五”末的80:20轉變為目前的25:75,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態勢。到去年,黔西南州第一產業增加值226.88億元,比“十二五”末159.97億元增長41.8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2元,比“十二五”末的7059元增長49.2%。
深入推進“大電強網+大產業”戰略,工業強州戰略向縱深推進。近年來,立足具有地方電網和豐富煤炭資源的相對優勢,黔西南州狠抓“雙千工程”,義龍新區元豪煤電鋁一體化、興仁登高煤電鋁一體化、貞豐縣貴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相繼建成投產,為全州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黔西南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4%和12.1%,增速均排全省第二。今年1月至8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增速排全省第四。
大力推進全域山地旅游發展,打造“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依托良好的資源稟賦,借助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等平台,黔西南州上下推動“旅游+”融合發展,全州旅游業經濟實現“井噴式”增長。2016年至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從440.62億元上升至601.34億元,年均增速14.3%。2015年以來,全州通過發展旅游共帶動8.32萬貧困人口增收受益。
人民幸福感連連攀升
黔西南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教育立州戰略全面實施,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城鄉收入大幅提高,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2020年,黔西南州本科上線率51.65%,本科上線率連續3年超過50%﹔全州光纖、4G基站網絡行政村全覆蓋,“城市農村,同堂教學”成為現實。黔西南州致力於從德育高度、教育質量、教育扶貧、均衡發展、校長教師、職業教育、學前教育、優美校園、勞動教育、安全穩定十個維度發展教育,教育立州戰略取得累累碩果。
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黔西南州中醫院、興義市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全州126個鄉鎮衛生院完成標准化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黔西南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鄉鎮文化站應有盡有﹔苗族風情節、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
通過實施勞務輸出、園區產業、繡娘培訓、壩區產業、旅游扶貧、公共服務“六大就業計劃”,為群眾收入提供保障。今年疫情期間,黔西南州制定實施“一強三保四體系”18條措施、就業扶貧全覆蓋攻堅行動計劃28條措施、資金保障8條措施,通過開通“返崗就業直通車”等方式,有效促進34.85萬人實現返崗就業,並與浙江東陽、金華、義烏、永康,廣東深圳、惠州和福建晉江等地簽訂穩崗協議。同時,積極挖掘州內就業崗位資源,從一、二、三產發展的重點工程、重點項目,以及公共服務領域中挖掘就業崗位,鼓勵和引導州內外企業建成就業扶貧車間157個,確保有就業能力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和未外出人員及時實現就業,持續鞏固就業扶貧成果。(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