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縣:“雁歸來” 產業興

2020年10月20日08:53  來源:貴州日報
 

輕霧繞山,雨打屋檐。地處西南一隅的正安縣,常年與雨霧結緣。

安場鎮興庄居村民馮佑現外出務工多年,學習了全套制傘技能,“每當做傘時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多雨的家鄉。”

2019年,正安縣以黨建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著力推動“雁歸興正”,加大農村本土人才回引和支持創業力度,鼓勵和引導有文化、有技能、有經營理念的群眾自主創業,讓貧困群眾“有業可就”、實現“家門口就業”。

為了更好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發展產業,興庄居居支兩委結合縣委政府的戰略布局,出台了“一引二解”的措施(回引本土人才創業,幫助解決矛盾糾紛,幫助解決勞動力就業),大力吸引能人回鄉創業,帶動本地勞動力就業和社會經濟發展。

得知了家鄉創業扶持的好政策,馮佑現回到家鄉和弟弟妹妹一起開辦雨傘加工廠。“我們是流水線進行傘骨加工,每一個環節都不難。加工廠還支持拿貨回家加工,計件回收。熟練工人月工資在3000元以上,最低的也能拿到1800元。”馮佑現說。

在家門口務工,能照顧老人小孩,工資除了底薪還有提成……一個個優厚的條件吸引了30名群眾前來報名。

如今,馮佑現雨傘加工廠已從最初的30名工人,發展到現在的80名固定工人、20余名計件工人,其中貧困群眾12人、殘疾人10人。今年,受疫情影響,馮佑現的雨傘加工廠海外訂單減了不少,但馮佑現及時調整了發展思路,跳出單一的加工生產模式,改為完整產品生產,維持了生產穩定。

2020年9月8日,對馮佑現來說,這是一個幸福又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全縣脫貧攻堅表彰大會舉行,他被正安縣授予脫貧攻堅“致富帶頭人”稱號。拿著獎狀,馮佑現內心很激動,他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回鄉創業的這兩年我深深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我已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未來,我將繼續當好產業帶頭人,帶動大家致富。”馮佑現說。

“我是小米庄居(村)的人,受疫情影響沒有再外出務工,在村干部的介紹下,我來到馮佑現雨傘加工廠。現在每月能拿3000元的工資。”小米庄居村民孫先培說。

安場鎮借助交通便利,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搭建優質服務平台和提供優惠扶持政策,全面實施“返鄉創業”大行動,不斷加大返鄉創業人員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該鎮通過返鄉農民工創業建立小微企業400余家,長期帶動穩定就業近萬人。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正安縣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不斷推進“六穩”“六保”工作,鼓勵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業。截至目前,該縣已打造213個黨建扶貧基地,培育408名返鄉創業優秀人才,已經有6.7萬名青年返鄉成為脫貧攻堅參與者。(通訊員 丁愉愉)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