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歹,苗語是“大口袋”的意思。曾經,這裡的人們像是被貧困的“大口袋”封鎖住﹔如今,齊備的基礎設施、興旺的文旅產業、美麗的村容村貌、良好的發展前景,撕破貧困這個“大口袋”,陪伴村民奔向小康。
“村裡很多人沒有上戶口﹔村中白色垃圾隨處可見,空氣中彌漫著牛糞的味道……”2018年3月15日,從江縣丙妹鎮大歹村第一書記唐雋永剛到大歹村時,心頭發涼,感覺大歹村脫貧的任務不小。
大歹村屬深度貧困村,全村288戶209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6戶1118人。面對這塊“硬骨頭”,幫扶單位真金白銀投入,兩年半以來,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省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計投入338萬元,使大歹村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等各方面都有了極大提升。其中,2019年完成老舊房透風漏雨整治267戶、人畜混居整治35戶、危房改造6戶。並為村民實施了採購床、床上用品及衣櫃等的“溫暖計劃”項目。
針對大歹村教育發展滯后的現實情況,從江縣主動作為,充分借力澳門幫扶資源,投資3000萬元新建的大歹小學校舍,為大歹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2019年,貴陽市南明區南明小學駐點對口幫扶大歹小學,為大歹小學跨越式發展提供優質資源支撐,開啟了“一年見成效、兩年共贏成長、三年全面發展”的幫扶征程。
大歹苗寨有苗族楓香染技藝、苗族藍靛染技藝、苗族亮片制作技藝等十二項非遺項目﹔有1700多畝梯田,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場景。
大歹村確定以旅游扶貧為牽引的發展目標,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群眾參加旅游開發,助推脫貧攻堅,並作為一項長期的產業來發展。
2019年底,省交通運輸廳投資3500萬元新建5.8公裡開通小融至大歹村旅游扶貧公路。該公路徹底打開了閉塞的大歹村苗寨,也讓大歹村村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寬。
省文旅廳投入500萬元資金,啟動了游客中心、鄉愁戰疫、旅游廁所、旅游表演場、標識系統等十余個項目建設,引進了水東鄉舍公司在大歹村建設10間禾倉民宿。
7月31日,大歹苗寨景區開園,大歹在旅游開發上邁出了第一步,目前大歹村已通過3A級景區質量評定。大歹村,從一個封閉落后的苗族村寨,蛻變成了3A級景區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