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煤山上的“綠色取款機”

2020年10月17日09:17  來源:貴州日報
 

站在納雍縣骔嶺鎮坪箐村高高的山頂上向下望去,7000畝生態茶園仿佛一個綠色的聚寶盆,一行行茶樹從山底盤旋而上,似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纏繞在青山之間。

骔嶺鎮曾是納雍縣的產煤重鎮,鎮裡的經濟產業支柱是煤炭,號稱“黑色”經濟。近年來,該鎮圍繞綠色、協調、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轉型綠色生態產業,通過保護綠水青山、再造金山銀山,讓綠色發展成為脫貧攻堅的新引擎,實現了由“黑”轉“綠”,由“綠”轉“富”的轉變。

“10年前,這些地方都是煤山,地上都是黑乎乎的,完全不是現在這般滿眼盡是綠色!”說起茶園的“前世今生”,不少村民感慨萬千。

2009年,骔嶺鎮意識到煤炭資源遲早會枯竭,發展綠色經濟,靠山吃山、吃山養山才是長久之計。從事煤炭開採的致富帶頭人譚正義,在海拔2300多米、面積近7000畝的神箐荒山全部種上茶樹。

如今,拔節吐翠的茶樹,讓曾經千瘡百孔的大山脫掉“黑色面紗”,披上“翠綠新裝”,茶園生產的茶葉還獲得有機認証。

荒山變茶山,群眾笑開顏。生態茶場不僅為納雍縣打造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增添了一張含金量極高的名片,同時也為當地群眾開辟了綠色增收的新路子。解決周邊村寨200余名群眾常年就業,每年發放務工工資400余萬元,帶動150余名貧困戶脫貧致富。

“採茶、鋤草、施肥、剪枝……隻要勤快,一年最少能干十個月。”坪箐村50歲的村民王琴說,去年她一年的務工收入就是2萬多元,家裡的日子越來越好。

“我們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不僅實現‘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更讓‘綠色經濟’向‘美麗家園’轉變,讓老百姓真正享受綠水青山帶來的實惠,讓脫貧攻堅全面收官,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骔嶺鎮黨委書記李踐說。

目前,骔嶺鎮以7000畝高山茶園為基礎,依托天然杜鵑花海,在茶園裡規劃套種了櫻花及紫荊花,並修建觀光步道,著力將茶山打造成骔嶺后花園,提高茶園影響力,把外面的游客引進來,大力推廣高山有機茶,實現高水平的茶旅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