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牟元媛
東西協作,山海情深。新學期,鎮寧自治縣民族中學教室裡,老師以積極飽滿的精神,帶領同學們全身心投入教學和學習中。
“同學們,請看視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高一年級教室裡,傳來略帶山東口音的普通話聲音。
說話的老師名叫韓瑞瑜,今年42歲,來自膠州市第三中學,已有18年教學經驗。他是2019年8月申請到鎮寧支教的“膠州班”老師之一,也是今年9名支教老師中最“老”的一個。
自開展東西部教育幫扶工作以來,鎮寧自治縣教育局和科技局把教育扶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第一時間與膠州市教體局結成友好幫扶對子,並簽訂相關幫扶協議書,全方位開展各種活動。
通過牽手膠州市,成立“膠州班”,支教團隊把優秀教師、先進理念送到鎮寧。全方位的示范、深層次的交流,為鎮寧培育好學生、帶動好教師,為打造“樣板班級”“樣板團隊”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今年,是青島膠州通過“組團式”幫扶鎮寧自治縣民族中學的第五年,兩地繼續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
8月,來自膠州市第一中學、膠州市實驗中學的薛躍奇、姜磊、劉彩慶、李炳光、朱海珍、湯啟彬、王記美、王安軍老師與韓瑞瑜一起組成支教團,在鎮寧民族中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教學幫扶工作。
“政治課最怕枯燥,完全文字的東西容易讓學生們疲倦,通過多媒體、小視頻和角色扮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韓瑞瑜說,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利於提高同學們的注意力和主動性。
同樣,來自膠州市實驗中學的湯啟彬和王記美,是擁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夫妻搭檔。今年,兩人剛剛結束高三年級教學,孩子也順利考上大學,於是夫妻倆申請到貴州支教。王記美說,自己與丈夫湯啟彬一直都想為教育扶貧做點貢獻,這次能得到貴州交流學習的機會,非常高興。
“今天的生物課,我從軍訓開始導入,具體講解人體結構,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湯啟彬說,學習就要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特別是生物學這樣的學科,從當前熱點出發,及時調整教學辦法,高效課堂就順理成章。
“有禮貌,熱情、朴實、勤奮……”這是膠州班的老師對鎮寧學生的印象,他們的到來,推動鎮寧民族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發生變化,極大程度地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知名度和吸引力。
幫扶的幾年時間裡,鎮寧和膠州兩地基本探索出一條有效的幫扶之路,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在今后的幫扶工作中,鎮寧將全面加深拓展與膠州市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讓“山海情深攜手共進,勤耕培育芬芳桃李”之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