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不閑 四季增收

2020年10月13日10:30  來源:貴州日報
 

秋后,三穗縣瓦寨鎮調洞村的千畝壩區仍是綠意盎然,豐收的喜悅在田間地頭彌漫。工人正有序採摘、包裝,忙得不亦樂乎。眼前的好光景,是調洞村村支兩委經過多年摸索,帶領群眾共同努力的成果。

“現在正是茄子、黃瓜採收的好時節,今天早上,合作社剛拉4000斤茄子到凱裡市銷售。”合作社銷售經理袁家文說。

袁家文記得,眼前平整的壩區以前是稻田,即使種植一些蔬菜也未成規模,村民一年忙到頭,效益並不高。

2011年12月,三穗縣瓦寨鎮調洞春暉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流轉近200畝土地種植蔬菜。合作社成立后,得到政府10萬元資金扶持,慢慢步入正軌。

為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2014年,原調洞、坪城、柑子院三個行政村合並成調洞村。

合並后,產業發展如何選擇?結合調洞村土地肥沃,邛水河繞村而過,全年無霜期長達300天,農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等因素,幾個村干決定流轉土地發展蔬菜產業。

自與蔬菜“結緣”以來,調洞村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工作發展思路,以三穗縣瓦寨鎮調洞春暉蔬菜專業合作社為經營主體,確保農戶和村集體經濟受益。同時,通過“三帶三全”(即支部帶領、村干帶頭、能人帶富,全產業鏈設計、全訂單生產、全貧困戶覆蓋),創新建立“五金”(即勞動就業薪金、土地流轉租金、保底使用息金、利潤分紅股金、代種收益金)利益聯結機制,成功打造干群抱團發展、聯動創收致富的黨建扶貧新模式。

如今,壩區佔地面積1200畝,種植茄子、苦瓜、南瓜、黃瓜、豇豆、辣椒等蔬菜,並建有鋼架大棚482個,四連體智能控溫大棚6個,1260立方米的產地型蔬菜冷庫1座,形成集育苗、種植、加工和冷藏於一體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成為三穗“菜籃子”。

產業的迅速發展,為周邊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合作社年均提供就業崗位70余個,年人均務工收入達1.6萬元,保底分紅覆蓋貧困戶102戶。

“目前,壩區平均每天可產2萬斤蔬菜,銷往重慶、武漢、廣東等地。”袁家文說,眼下正有序推進秋冬種植工作,130萬株西蘭花即將移栽,力爭再創大豐收,確保壩區四季增收。(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