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搖錢樹” 繪就“綠富美”

2020年10月12日12:2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00年退耕還林工程啟動實施以來,黔南州在國家林草局和省林業局的關心幫扶下,堅決貫徹“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總要求,累計投資41.18億元,完成退耕還林344.74萬畝,全州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39.5%增加到2019年的65.82%、森林蓄積由2600萬立方米增加到6200萬立方米、林業產值由8.5億元增加到343億元,林農人均收入1462元增加到10721元。成功培育了刺梨、茶葉兩大主導產業,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產業興”目標,2015年黔南州被國家發改委、國家林草局等11部委授予“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

退出“石漠化”,還來“生態美”

黔南州地處長江、珠江“兩江”上游,是全國石漠化重災區之一。退耕還林工程啟動以來,黔南始終堅持“生態之州”的戰略定位,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舉全州之力打好石漠化治理攻堅戰,大力推進陡坡耕地、石漠化耕地退耕還林和宜林荒山造林,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遷出區宅基地、棄耕地和宜林地造林復綠,累計完成石漠化地區易地扶貧搬遷25萬余人,完成營造林344.65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151.61萬畝、荒山造林168.44萬畝、封山育林24.6萬畝,通過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全州森林覆蓋率增加8.8個百分點,工程區披上了綠裝,換上了新顏。同時,結合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項目實施,全州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968平方公裡,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1636平方公裡,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地球癌症”得到有效治理,全州石漠化面積由2000年的8005平方公裡減少到2019年的3800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增加23.32個百分點、達65.82%,位居全省第三位,黔南榮獲全省“最美森林最美濕地”桂冠、獲“省級森林城市”命名。依托獨特的生態優勢,黔南州成功申辦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呈現出一幅“生態美”的新畫卷,打造了一張黔南綠的新名片。

退出“貧瘠地”,還來“產業興”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前,黔南州有25度以上陡坡耕地200余萬畝,村民主要以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為主,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成本高、產量低、效益差。在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中,因地制宜發展刺梨、茶葉、特色經果林等產業,第一輪退耕還林成功培育了茶產業,全州完成茶葉種植80余萬畝,總面積達161.8萬畝,2019年全州茶葉總產量4.48萬噸,總產值67.3億元,都勻毛尖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5.28億元,榮獲“中國十大名茶”稱號,被賦予了“引領黔茶出山”的使命,成為貴州綠茶領軍品牌。新一輪退耕還林成功打造了刺梨產業,全州完成刺梨種植40余萬畝,總面積達60.7萬畝,綜合產值達25億元,黔南“人工種植刺梨”,已成為山區老百姓“點綠成金”的經典案例,成為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全州依托刺梨園、茶園的秀麗風光和優質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及休閑養生產業,2019年接待游客達3000萬人次,森林旅游綜合產值達106億元,突破了百億大關,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黔南林業交出了答卷。

退出“窮山溝”,還來“百姓富”

黔南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山高水淺石旮旯,紅苕洋芋包谷粑,要想吃頓白米飯,除非坐月生娃娃”,這首民謠是20年前黔南州的真實寫照。在國家啟動退耕還林重大工程后,黔南搶抓機遇,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即退耕還林與產業扶貧、旅游扶貧、科技扶貧、勞務扶貧結合,脫貧成效顯著。工程區龍裡縣、瓮安縣、貴定縣、惠水縣、獨山縣、平塘縣、羅甸縣、長順縣、三都縣、荔波縣通過國家評估脫貧摘帽。據統計,全州退耕還林惠及農戶49.5萬戶190余萬人,戶均通過勞務和補助資金增加收入達8319元﹔刺梨產業惠及貧困戶達1.9萬余戶7.05萬余人,戶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茶樹是黔南最知名的“搖錢樹”,退耕還茶惠及貧困戶達5萬余戶20余萬人,戶年均增收達1.5萬余元﹔退耕還果惠及貧困戶達6.5萬余戶25萬余人,戶年均增收1萬余元﹔通過工程實施,抓好科技扶貧,實施智志雙扶,共計培育林業實用技術人才1.5萬余人。2017年黔南州林業局被評為“全州扶貧先進集體”,2019年黔南州林業局機關黨委獲省委、州委“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表彰。(組委會提供)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