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玉屏:油茶飄香迎豐收 百姓增收盼頭足

王秀芳

2020年10月12日09:4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暮秋時節,走進玉屏油茶省級農業標准化示范區,顆粒飽滿的油茶果在綿綿秋雨的潤澤下,更顯色澤鮮艷。看著豐收在望、長勢喜人的油茶果,園區實施企業相關負責人劉四黑滿臉喜悅。

“作為多年生經濟作物,油茶全身是寶,其盛果期長達70至80年,一朝種下,幾代人受益,是實實在在的‘致富樹’。”劉四黑感慨地說,如今,提起油茶的好處,村民都贊不絕口。但在2014年以前,油茶樹卻並不受人“待見”,甚至一度被砍伐改種。

茶油。王秀芳 攝

原來,作為“中國油茶之鄉”,玉屏油茶栽培歷史已有近500年,由於管理粗放,自然生長的油茶樹大多存在產籽少、產量低等情況。看不到經濟效益,不少油茶種植戶便逐漸失去信心,以致大面積的老油茶林變成雜木林,村民們守著“金山”卻過著窮日子。

“以前,家裡遍地種油茶,但因不懂技術,缺乏管理,每年的產量還不如套種的花生高。”朱家場鎮魚塘村村民姚沅明介紹,為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父輩們在種油茶的地裡套種了花生、豆角等農作物,勉強度日。

結滿碩果的油茶樹。王秀芳 攝

如何突破價值瓶頸,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曾是玉屏縣亟待解決的難題。2014年,玉屏縣油茶產業發展終於迎來轉機。

作為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牽頭聯系單位,國家民委自2012年起,每年從機關、委屬6所高等院校及文化事業單位選派優秀干部、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前往武陵山片區擔任聯絡員。

2014年,大連民族大學資源植物研究所所長阮成江作為國家民委派駐武陵山片區的聯絡員,帶領油茶博士團隊進駐玉屏。通過實地採樣和數據分析,阮成江團隊最終在上百個品種中,選出適合在當地大面積推廣的高產、穩產、抗炭疽病的優良品種,並開發出油茶豐產栽培和低產林改造等一系列技術。

顆粒飽滿的油茶果。王秀芳 攝

為加快推動油茶產業發展,玉屏縣委、縣政府將油茶作為該縣扶貧項目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成立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推進油茶產業發展。同時,按照省市農村產業革命相關要求,成立油茶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明確專人辦公,專門研究油茶產業發展及協調處理相關工作。

另外,為徹底解決老油茶樹產籽少、產量低難題,玉屏縣於2014年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通過“高接換冠”技術將衰老的油茶樹進行人工移植,異地嫁接山茶花和茶梅等,讓失去經濟效益的老油茶樹重新煥發生機。三年后,“高接換冠”的油茶樹收益與之前相比提升了四倍,全縣村民紛紛效仿。至此,種植油茶又成為玉屏人民的致富新業。

油茶花。王秀芳 攝

截至目前,玉屏縣油茶種植面積已接近22萬畝,覆蓋全縣農業人口7.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25戶11268人,農民人均擁有油茶林面積2.82畝。2019年,玉屏油茶投產總面積15.4萬畝、油茶鮮果產量1.6萬噸、產油茶籽4000噸、油茶產值達2億元。

隨著油茶產量穩步提升,油茶加工企業也逐年增多。數據顯示,目前玉屏縣共有油茶加工作坊25家、規模加工企業4家。出油率和產品質量均大幅提升,“家家小榨坊”的生產模式已成為過去。

育苗基地一角。王秀芳 攝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障油茶苗木優良純正,玉屏縣長期與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等科研單位保持密切合作,先后建立“貴州省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油茶創新利用中心”等科研平台,率先實現“良種良法”。

育苗基地一角。王秀芳 攝

2001年,玉屏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稱號,2007年被確定為“全國經濟林建設示范縣”,2014年“玉屏茶油”被國家質監總局列為地理保護標志產品,2018年“西南山地油茶創新利用中心”獲授牌。當前,玉屏縣正在申報“西南國際茶花園”和“茶花泉國家林業局林業科技示范園”。

育苗、種植、加工、銷售、觀光……如今,一條覆蓋一二三產的全產業鏈條已初步形成,油茶產業不僅美了侗族鄉村、鼓了群眾腰包,還鋪就了玉屏鄉村振興的坦途。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