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吸引力,更是競爭力、生產力。
關嶺自治縣全方位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著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營商環境,讓企業輕裝前行,加速奔跑。
“想申請一塊土地來擴大企業規模,我就給有關部門打了電話,沒想到縣領導不僅親自來我們企業調研,還專門主持會議把事情定了下來。”談起當地政府服務企業發展,關嶺自治縣易和食品廠負責人易明慧連連稱贊。
易和食品廠主要經營豬肉制品、牛肉制品、辣椒及蔬菜干制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走進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產品生產、包裝、裝箱,發往全國各地,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新規劃的二期項目也在建設中。
讓易明慧更感動的是,受疫情影響后,關嶺縣委、縣政府立即以政府擔保的形式幫助易和食品廠申請了480萬元擔保貸款,不僅如此,挂職干部、縣扶貧辦、供銷社等也積極助力,多渠道幫助其產品銷售,易和食品廠不僅“活”了過來,還發展越來越好。
易明慧介紹,“通過各個扶貧平台銷售,我們企業的訂單比之前多了幾番,訂單最大的一天就有230多萬元的銷售額,這是建廠以來最大的訂單。”
企有所呼,政有所應。關嶺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形成了一月一調度一通報、一個項目一個推進計劃,一名包保縣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名具體負責人、挂牌包保的“7個1”工作機制,明確由項目行業主管部門和業主單位、鄉鎮(街道)負責抓好各自的項目建設推進,要求每月至少到項目點服務企業、項目3次以上,梳理並協調解決所負責項目存在的問題,權責范圍內不能解決的,向分管縣領導匯報,並負責協調解決項目入庫工作,從“隻跑一次”到“不跑一次”“不見面”也能把事情辦好。全力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精准對接企業需求,讓實體經濟減負增效,讓企業更加安心投資生產。
稅負減輕了,通關便捷了,權益更有保障了……關嶺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吸引了大批企業項目落地關嶺。
數據顯示,2019年關嶺產業大招商引進項目14個,約定總投資57億元,全年到位資金43億元,其中1到9月到位資金35億元﹔2020年已引進項目25個,約定總投資82億元,1至9月到位資金43億元,同比增長22.8%。
“我們堅持以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營商環境為目標,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圍繞‘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讓政務‘零距離’服務社會,讓企業和群眾辦事‘零成本’‘零干預’,推動政府職能向‘服務’轉變,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關嶺自治縣縣委書記黃波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