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借高鐵東風 興旅游產業

2020年10月03日09:10  來源:貴陽日報
 

“您好,請問黎平縣肇興侗寨和堂安侗寨怎麼走?”“在旁邊客車站乘車,大約7公裡。”9月25日10時49分,由廣州南開往貴陽北的D2804次列車,在從江縣高鐵站經停。旅客下車后,在高鐵站附近坐上前往肇興侗寨的直達車,14分鐘后就到達了景區門口。

2014年12月26日,貴廣高鐵全線通車運行,從黎平到廣州隻需3個多小時,到貴陽僅需1個多小時。黔東南州黎平縣從偏居貴州一隅的“邊城”,變成西南地區通向珠三角的“橋頭堡”。自此,被稱為“侗鄉之都”的黎平,憑借高鐵的東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離高鐵站較近的肇興侗寨和堂安侗寨,更是成為吸引全國游客紛至沓來的旅游景區。

近年來,黎平搶抓高鐵時代機遇,深入挖掘侗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優勢,啟動肇興大景區旅游資源共享改革,將肇興侗寨及周邊的5個村寨一並納入大景區改革范圍,走出了一條共同保護侗寨風貌、傳承侗族風情、開發侗鄉風物、展現侗都風採的古村落保護促脫貧之路。

“肇興侗寨景美人更美”

肇興侗寨坐落在大山的懷抱中,起伏的山巒翠綠蔥蘢,掩映著幾百幢民居。寨子裡的道路由青石板鋪成,兩旁的三角梅開得正艷。農田裡,村民正在忙著搶收水稻。

肇興的“肇”字,在侗語中是“最先、開始”的意思,肇興也就是這一方侗族人民最先開始生息繁衍的村落,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是全國最大的侗寨,素有“侗鄉第一寨”的美譽。2005年,肇興侗寨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2007年被《時尚旅游》評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游目的地”之一。

“可以推薦一家正宗的稻花魚嗎?”《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黔東南糯米稻花魚魚肉肥美、香辣,其做法令甘肅游客徐纓記憶猶新,她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品嘗稻花魚。

9月24日晚,徐纓和丈夫來到肇興侗寨,打算觀看當晚的侗族大歌表演。由於長途跋涉,徐纓身體不太舒服,在寨子裡的一家客棧休息。看妻子一直不舒服,徐纓的丈夫打算去買藥。“您知道哪裡有藥店嗎?”“在一個巷子裡,可能不太好找,我帶你去吧。”當地人的一個小小舉動,讓夫妻倆感覺很暖心。

“我給肇興侗寨打10分,景美,人更美。”徐纓說,貴州景色迷人、民俗文化獨特、民風淳朴,此次旅行顛覆了他們此前對貴州的看法。“沒來之前覺得貴州是山區,可能道路不太好。原來貴州縣縣通高速,很多地方都通了高鐵,非常方便。”

“高鐵通了,游客多了”

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工作人員陸愚興白天負責維持秩序,晚上負責表演前的檢票工作。“周末和節假日游客比較多,尤其是高鐵開通以來,明顯感覺到游客更多了。”陸愚興說。

陸愚興今年46歲,家住在寨子裡,見証了侗寨的發展和變化。“我小學還抄過一篇文章,是一位記者寫的新聞,標題是《景色迷人 肇興侗寨》。”陸愚興說,那時肇興侗寨還沒有對外開放,但寨子裡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等,已吸引專家學者等前往考察。

1995年,和寨子裡其他青年一樣,陸愚興也到廣東打工,每年秋收時回家收水稻,一直持續了10多年。“出去了感覺還是家鄉好,但不出去又沒錢用。”陸愚興說。

2013年底,肇興侗寨實行規范化管理,陸愚興成為一名管理員。現在,他已經工作了近7年,工資也從每月的1600元漲到2500元。

在寨子裡,和陸愚興一樣回鄉就業、創業的人還有很多,有的在公司上班,有的自己開客棧、開餐館。目前,肇興有酒店、賓館88家,特色民居140家,飯店46家,旅行社6家,刺繡、靛染作坊289家,民族表演隊6個,電商1家,微型企業15家,解決就業1000余人,其中貧困人口就業632人,人均年收入達2萬余元。

“每年最少在貴州呆半年”

在寨子裡的一間靛染體驗店,浙江人方樂樂正在專心地為一件衛衣畫圖案、配色。

2018年,方樂樂到肇興侗寨游玩,被當地獨特的民族風情吸引,之后就在侗寨開了一家客棧。“當時侗寨正在招商,政策支持力度大,稅收、房租有優惠,並且高鐵通了,潛在的商機還是很大的。”方樂樂說。

每天空閑之余,方樂樂都會學習侗族靛染和刺繡。一次,在店裡,方樂樂穿著一件刺繡的外套,被一位游客看到,游客希望買下她身上穿的衣服,這讓她看到了侗族刺繡的商機。

於是,方樂樂開始學習在衣服上畫圖案,學習刺繡繡法。由於每一件成品都獨一無二,衣服的銷售很好。高鐵開通后,很多人會選擇節假日來旅游,借此機會,她正忙著准備國慶假期的商品。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學習,方樂樂已能獨自完成簡單的刺繡,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她也會請教當地人。在客棧裡,她也增加了靛染體驗項目,以此吸引更多游客住店和消費。

“以前只是偶爾來貴州游玩,現在我每年至少要在貴州呆上半年。”方樂樂說,她很喜歡這裡的生活節奏,讓人感到愜意舒適,尤其是靛染和刺繡,讓她變得很有耐心。

“體驗游的互動性很好”

來肇興侗寨的游客,也會去6公裡外的堂安侗寨。堂安侗寨四面都是青山,阡陌縱橫,梯田層疊,是中國與挪威合建的一座“侗族生態博物館”。鼓樓、戲樓、吊腳樓民居、石板路、古墓葬群……每一個角落,都蘊藏著深厚的侗族文化內涵。

在堂安侗寨的一側山坡上,村民陸興運右手拿著漁網,左手提著一個桶,身后則跟著幾位廣東來的游客,他們正准備到稻田裡捉稻花魚。半個小時內,游客共抓到9條魚,每抓到一條,田坎上的人都一片歡呼。

“現在過來很方便,坐幾個小時高鐵就到了,我們打算玩兩天再回去,主要是想體驗一下當地的特色。”廣東游客溫女士說,他們是朋友介紹過來的,很喜歡這裡的風景。

從2018年開始,陸興運開了一家客棧,客房由最初的4間增加到10間。為吸引更多游客,他想到了抓稻花魚、打糯米粑、編草鞋等體驗活動,游客體驗的成品可以買了帶走。

“魚以前從來沒有賣出去過,現在在田裡就能換成錢,有時游客還會體驗割水稻。”陸興運說,每位客人收房費160元,如果客人想抓魚,可以自己到田裡去抓,算上加工費的話,每斤魚能賣到40元。

“如果不是下雨,我們也很願意幫你們割水稻。我覺得旅游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度游、體驗游,這樣的互動性很好,也能留住客人。”溫女士說,下次她想帶著孩子過來體驗,讓孩子從小就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廣東、浙江的游客比較多,今年受疫情影響,平均每天有七八人,接下來肯定會越來越好。”陸興運說,高鐵開通后,帶來了更多游客,讓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成虹飛 實習記者 楊雪梅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