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卓應平)連日來,遵義市鳳岡縣進化鎮中心村,村民每天都准時來蔬菜大棚聽遵義市職業技術學院的王勇教授上西紅柿種植技術課。
“教會群眾農業技術才是解決農業增收效益低的關鍵。”王勇教授表示。從去年開始,他每周一三五下午兩點,都會准時在蔬菜大棚開展現場教學,村裡面的青壯年、合作社負責人、致富帶頭人都是他的學生。在王教授的帶動下,中心村已經培養出了6名技術過硬的“農技土專家”,群眾的農業生產技術明顯提高。
鳳岡縣依托產業基地、壩區示范點,立足在“小農場”裡建“農學院”,精選76名農業科技人才深入村、社,圍繞地方主導產業發展送技術,著力培育地方優秀農技人才,打造一支永不離開的“農技土專家”團隊,為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農戶增收致富注入強大活力。
今年來,該縣農業科技人才深入村、社培訓農民5000余人次,培育農村本土技術人才300人。通過幫助發展辣椒、蠶桑養殖等特色產業,幫助87個村集體經濟增加2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穩定就業800余人,實現群眾人均增收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