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醫科大學: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健康扶貧

王秀芳

2020年09月30日12:2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孟立科(左)與手術后恢復良好的楊通成合影。受訪者供圖
孟立科(左)與手術后恢復良好的楊通成合影。受訪者供圖

“太感謝孟書記了,要是沒有他,這輩子我們這個家就完了。”提及貴州醫科大學駐三穗縣八弓鎮馬鞍村的第一書記孟立科,該村貧困戶楊通成的語氣裡滿是感激。

2017年,常年在廣東務工的楊通成不幸遭遇車禍,造成右側顱骨大面積缺失,頭皮塌陷,肢體功能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由於因家庭貧困,后續治療無望,楊通成隻能聽天由命。

“他家總共3口人,於2014年脫貧,2018年因災返貧,加之家庭主要勞動力喪失勞動能力,脫貧難度較大。”了解情況后,孟立科決定雙管齊下,在向貴州醫科大學黨委領導匯報的同時,積極組織村民召開民主評議會,為楊通成戶申請低保保障。

2018年6月,貴州醫科大學黨外專家不辭辛勞到楊通成家開展“一對一”會診。專家意見指出,如不及時手術,楊通成后半生隻能在床上度過。“我也想盡快手術,但手術費要5萬元,我確實拿不出來。”楊通成低著頭說,前期治療已花費近10萬元,如今女兒上學的費用都成問題,哪裡還有錢做手術。

“如果不解決費用問題,他肯定看不了病。”孟立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隻能多方奔走、積極協商。幸運的是,經過多方努力,楊通成的手術費用通過社會捐助和醫院減免得到有效解決。

2018年11月,楊通成順利走進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腦外科手術室,並由該院腦外科專家楊華教授執刀,成功手術。住院期間,貴州醫科大學相關領導還專門看望慰問楊通成,並送去1000元慰問金。

“現在,我的生活基本能自理,每月除領取低保金外,還有公益性崗位的500元收入。”楊通成感慨地說,要是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孟書記的幫助,他家都不知道要成什麼樣。

其實,幫助楊通成只是貴州醫科大學發揮專業優勢,助力健康扶貧的一個縮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2019年4月,在貴州醫科大學駐三穗縣工作隊共同爭取下,貴州醫科大學捐贈款場鄉衛生院救護車一輛,為全鄉群眾搭建起生命綠色通道,讓醫療保障在服務百姓和服務醫院上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感謝貴州醫科大學為鄉親們辦了一件大實事。”款場鄉衛生院院長粟永保介紹,以前,由於路途遙遠,很多心腦血管病人、孕婦、產婦等突發性疾病患得不到及時救治,這輛救護車的投用,將極大緩解衛生院的實際困難,是一件醫院關心、群眾認可的大實事。

事實上,自2016年結對幫扶三穗縣以來,貴州醫科大學就扎實開展干部“駐村幫扶”和醫療義診等工作,先后選派27名干部赴鬆桃縣、三穗縣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累計為黔東南州侗族、苗族、布依族群眾免費體檢6000余人次。

此外,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還先后10次帶隊赴對口幫扶單位三穗縣開展扶貧調研和慰問工作,先后捐贈價值60余萬元的物資和藥品、發放慰問金5萬元、爭取扶貧資金100萬元。同時,扎實做好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工作,五年累計培訓村醫、住院醫師等各類衛生人員16.35萬人次。

運用資源優勢、開展基層醫生培訓、強化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一樁樁,一件件,做的是實事,暖的是民心。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貴州醫科大學時刻以推進對口幫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高貧困群眾醫療健康水平為己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當地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