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引領+綠色崛起”書寫荔波新時代發展篇章

2020年09月30日11:0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荔波縣是黔桂兩省交界,這裡生態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奇特,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1.04%,被譽為“地球綠寶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故鄉,鄧恩銘的事跡在這片土地上千古頌傳,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血脈相承。

從浴血淬火的戰爭歲月,到艱苦奮斗的建設年代,再到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一代又一代的荔波人在傳承恩銘精神的過程中默默耕耘,恩銘精神在時代發展中不斷充實新的元素,不斷在實踐中升華,成為新時代密切黨群關系,凝心聚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

恩銘故居陳列館。

新中國成立以來,荔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荔波人民在恩銘精神的感召下,苦干實干,闖出了一片新天地,是荔波發展最快、群眾獲得感最強的時期。“抬頭恩銘紅,低頭荔波綠”。恩銘精神是發展之魂,綠色生態為發展之基。如今,紅色文化和綠色發展將荔波這座小城的山光水色點綴得更加搖曳生姿,熠熠生輝。

紅色引領 弘揚紅色基因

荔波是中共一大唯一一位少數民族代表鄧恩銘的故鄉,紅色基因無處不在,豐富的紅色文化造就了新時代的鄧恩銘精神。2017年7月14日,鄧恩銘故居經過重新修繕后,以全新姿態亮相。該故居致力打造成荔波乃至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眾化國防教育的宣傳窗口。這也是傳承恩銘精神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

挖掘紅色內涵,做特紅色培訓。荔波以“傳承恩銘精神”為主線,依托鄧恩銘故居、恩銘故裡水浦、板寨會師舊址、黎明關抗戰遺址等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具有荔波特色的紅色文化精品課程,建立鄧恩銘干部教育培訓黨性教育基地,全力打造黨員干部的精神高地,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凝心聚力服務發展大局。

玉屏街道干部秋冬種。

作為傳承人,傳承恩銘精神是一代代荔波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創新開設“恩銘講堂”,通過高標准、嚴要求的常態化學習,促使全縣廣大黨員干部政治思想認識、綜合能力素質得到提升,匯聚了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強大合力,成效明顯。自2017年開辦以來,共舉辦29期,累計參訓人員13000余人。傳承紅色基因,學校教育是關鍵。創新開展紅色教育進校園活動,如我們荔波縣高級中學成立“紅船社”學生社團,僅學生社員就有300余名,以多種形式推進“恩銘精神”、愛國主義在縣內各大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綠色發展 擦亮生態底色

對於荔波來說,核心競爭力在生態。荔波把“綠色+”理念貫穿工作各方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經濟,以旅游為核心,把一、二、三產和城鎮化導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全力打造生態文明試驗區典范,奮力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致力於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縣市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近年來,荔波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化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爭當貴州旅游發展的“樣板”和“龍頭”。2015年3月,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的《荔波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一文發表,並獲國家版權局登記認証,荔波縣在全國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而2015年8月,國家旅游局下發《關於開展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通知》。從時間線上看,比起國家旅游層面首次提出並全面推動全域旅游發展戰略部署還要早,荔波縣發揚首創精神,敢為人先,大膽創新,是全域旅游的先行者。在不斷實踐中,荔波形成了獨特的全域旅游“545發展體系”“326”工作舉措。2016年荔波成為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貴州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縣。

小七孔景區。

為了順應全域旅游發展提出的新要求,2016年以來,荔波全力推進旅游景區提質擴容。2017年,荔波圓滿完成了總投資88個億的包括鄧恩銘故居陳列館、樟江景觀帶及慢行系統、果園公路、大小七孔景區服務設施提升工程等22個景區提質擴容重點項目,如期實現提質擴容目標任務,不辜負省委、州委的信任和重托,以點帶面,奮力打造荔波旅游“升級版”,培育旅游發展新動能。

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荔波縣對全域旅游的認識逐漸加深,在旅游助推脫貧攻堅等方面發展成效凸顯,這種敢為人先、忠誠為民的精神正是恩銘精神在新時代傳承弘揚的具體體現。2014年至2019年,全縣實現全年接待游客由2014年的636萬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2195萬人次,全年旅游總收入從2014年的54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94億元,旅游增加值佔全縣GDP比重達52%。直接拉動5.68萬人就業創業增加收入,帶動9630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全縣增比進位綜合測評連續六年位居全省同類縣市第一位,荔波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被《人民日報<民生周刊>》評為“中國十大民生示范工程”。

如今,荔波這顆鑲嵌在“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光芒越來越璀璨,成為更多人向往的旅游勝地。目前,全縣形成一個5A級景區、一個4A級景區和8個3A級景區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大小七孔景區是荔波的核心旅游景區,已跨入全國知名景區行列,茂蘭景區、瑤山古寨、水春河漂流等景區成新的旅游熱點,並涌現出冰雪水世界、水浦恩銘故裡、寨票漁隱民宿、夢柳布依風情小鎮、大土苗寨、洪江國際藝術村等“新秀”景區景點。先后獲得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人與生物圈網絡保護成員、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際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的地方、全國最佳旅游品質縣等美譽。

脫貧攻堅 砥礪奮進前行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荔波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月亮山和瑤山是全省深度貧困地區“三山”中的“兩山”,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荔波縣構建“1+8+94”縣鄉村三級聯動指揮體系,2688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1340個網格精准作戰,18萬群眾全民參與,與貧困作戰、時間賽跑、與困難角力,向“四場硬仗”全力攻堅,累計投入87.42億元,共減貧14585戶57180人,貧困發生率從37.76%降至1.53%。

脫貧攻堅以來,一批批優秀干部下沉脫貧攻堅一線,宣傳黨的政策,查訪村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幫助厘清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決戰期間,涌現出來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感人故事,涌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如一生隻為一座村貢獻的全國勞模龍貴雄,搭建“北有宋庄,南有洪江”的貴州扶貧典型人物馬麗華,宣告“日子隻有創出來的輝煌”的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黨組織書記羅生線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同時,也失去了用20個春秋書寫新瑤寨的老支書覃紅建,去世那一刻時手機上還記錄著當天開展扶貧工作行走23000多步的舒志和,在攻堅一線埋頭工作引發肝性腦病而倒下的扶貧干部周錦波,他們是新時期踐行恩銘精神的模范代表。在扶貧路上,他們用行動來詮釋、傳承恩銘精神的全新含義。在恩銘精神的引領下,全縣黨員干部群眾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貧困群眾喜領項目分紅金。

“脫貧夢”終於圓滿實現了。2020年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荔波縣等24個縣(區)符合國家規定的貧困縣退出標准,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荔波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大勝利,同時,也是荔波人民傳承恩銘精神,在新時期艱苦奮斗取得的偉大成果。這一天,值得荔波人銘記。

樟江之水,生生不息﹔時代變遷,精神永傳。新的征程上,荔波縣將繼續保持砥礪奮進的精神,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有機銜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紅色引領、綠色崛起,以夢為馬、奮斗催鞭,努力打造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荔波新未來,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探索經驗、作出示范。(文/圖 蒙莎莎)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