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綠,石旮旯裡綻放“彩色夢”

2020年09月16日09:09  來源:貴州日報
 

初秋傍晚,天色漸暗,德江縣玉竹園區,自駕游的游客絡繹不絕。唱歌飲茶、亭下賞景、露天燒烤……鄉村“夜經濟”熱鬧不已。

“一年四季游客不斷,白天園內觀光採果,晚上露天唱歌喝茶,多時一天要接待游客上千人。”瑞豐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繼權說,添置娛樂設施后園區的人氣更旺了。

玉竹園區位於德江縣桶井鄉玉竹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曾是亂石嶙峋的不毛之地,庄稼少、墳頭多,路人大多繞道而行。土層淺薄,易受干旱,諸多局限掣肘了這裡的農業生產。

“以前,鋤頭挖下去直冒火花。”劉繼權說,當時玉竹園區石礫遍布,刨開后是混著石塊的土沙層,加上嚴重缺水,庄稼難存活,產量很低。因此,很多村民撂荒土地,外出謀生。

想要留住人,引來人,做好金山銀山的文章,得先有綠水青山才行。對此,當地政府決定種樹,要在禿山上實現“彩色夢”。

於是,桶井鄉從發展經濟林落筆,統一採購柑橘苗,按土地面積免費發放給村民自行種植管護。

但當地嚴重缺水,曾連續幾年栽苗不見苗,如一首民謠所言,“烏江水呀波連波,烏江兩岸石窩窩,貧窮日子真難過,守著烏江缺水喝。”

“就算從烏江背水,也要把這個園區建起來。”當地一位早期參與園區建設的干部說道。為保証樹苗成活率,鄉政府採取分片包保責任制,由干部牽頭組織農戶栽苗、管護,每人負責200棵果苗的成活任務。

此后,桶井鄉爭取到8500萬余元扶貧資金,從38公裡以外的長豐鄉水庫途經4個鄉鎮18個村引水入桶井。

2017年6月,引水渠全線貫通,困擾桶井千百年的缺水難題終於攻克,玉竹園區自此不再望水而渴。同時,隨著路和電等基礎設施的同步完善,昔日的荒坡實現了“彩色夢”。

一水潤得萬物生。“四季有花、月月有果、天天有客”。幾年時間,按照“農旅一體化、園區景區化、品種多樣化”的定位規劃,玉竹山已建成山地農業公園,園區建設規模達2200畝。

桃子、紅心柚、獼猴桃、李子、楊梅、西瓜、金絲黃菊等把曾經的不毛之地玉竹山點綴成一座花果飄香的“致富山”。2020年精品水果挂果面積800畝,產量達66萬斤,菊花500畝,預計產干花3.4萬斤,總產值可達680萬元。

栽下綠色,更需經營綠色。

早在2015年,桶井鄉就發揮能人效應,號召大家返鄉創業。在德江縣城從事房屋裝修的劉繼權回鄉創業,承包土地,組建水果種植合作社,豐富精品水果種類,帶著附近村寨的鄉親們一起經營多彩的生活。

去年,搭乘東西部扶貧協作、五礦集團定點幫扶、省文旅廳幫扶等快車,借助各級政府搭建的農產品營銷平台,玉竹山的22.9萬斤花果走向了蘇州、上海等城市,備受青睞。

“真不敢相信,玉竹山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村民張嬋說,如今在玉竹山務工,一年四季不愁活干,沒想到自己也成了年收入兩三萬元的上班族。

成為上班族的不只是張嬋,玉竹園區覆蓋村民632戶1896人,帶動了玉竹、同心、場壩等7個村(社區)的群眾穩定就業,僅2019年的用工量就達4萬多人次,勞務支出350萬元。預計今年園區分紅資金60萬元以上,農戶戶均分紅1330元以上。(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田勇)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