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地坳鎮:強化教育資源配置讓搬遷子女“學無憂”

2020年09月11日09:1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竹花村大田堡易地扶貧安置點全景。楊友 攝
竹花村大田堡易地扶貧安置點全景。楊友 攝

近年來,沿河縣土地坳鎮為了為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適齡子女有學上、上好學,著力完善易地扶貧搬遷“五個體系”建設,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項目建設,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教育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

基礎設施完善 校園環境優雅

夏末初秋,天空下著小雨,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格外涼爽。筆者來到該鎮初級中學,空曠的運動場前,幾幢現代化教學樓屹立在藍天白雲間,教學樓上“土地坳中學”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校園內文化牆上的琴、棋、書、畫等內容,展現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教室裡不時傳出學生的朗朗讀書聲,讓人陶醉和羨慕。

該中學位於沿河自治縣西部,326國道穿境而過。2002年,該校從竹花村何家壩搬遷至劉家壩,歷經三年建設,2005年投入使用,2016年被列為“移民搬遷改擴建學校”。學校佔地面積115畝,建筑面積76950平方米,現有26個教學班1329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農戶子女就讀該校的有145人。

近年來,該校緊緊圍繞“傳承文明,提高質量,彰顯特色,謀求發展”為目標,切實解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入學問題,便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切實解決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打造具有特色的“移民搬遷鄉鎮中學”,讓搬遷群眾每一個孩子“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我們已經對易地扶貧安置點就讀的學生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並建立了相關台賬。報名期間,隻要是易地扶貧安置點的學生來報名,學校一路‘綠燈’,學生隻要帶上戶口簿就可以了,其他的手續一律有學校統一辦理!”土地坳鎮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土地坳鎮初級中學校長王國榮說。

子女就近入學 家庭和諧幸福

土地坳鎮初級中學八年級學生何丹丹,2019年來到該校,學習認真刻苦,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她家以前是在該鎮干洞溝村居住,離現在居住的地方竹花村大田堡易地扶貧安置點10多公裡,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

如今搬至竹花村大田堡易地扶貧安置點,與該鎮場鎮相連,離土地坳鎮中學2公裡左右,步行到家最多20分鐘。平常營養餐(午餐)在學校吃,至少三菜一湯,葷素搭配,生活讓她很滿意。“自從搬到新家,上了中學,一切就是新的開始。加之學校的環境好,老師和學生都很親和,在這裡讀書,我感到很幸福!”何丹丹說。

來到安置點何丹丹家,一棟100多平方米、2層樓的磚混結構房屋內,隻有一套沙發和一張四方桌,沒有特別的家具擺設。雖然是中午,但何丹丹與其弟妹沒有午休,而是在學習。

她的父親何芝洪介紹,自從搬到這裡后,一家人就靠打工維持生計。妻子已外出務工,自己在附近打零工,便於照顧孩子們。“這裡比在老家好多了,就醫、上學特別方便,隔壁就是醫院和學校,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感謝黨的好政策!”何芝洪高興地說。

同樣在該校就讀九年級的冉紅蓮,也是居住在竹花村大田堡易地扶貧安置點。她家以前在該縣泉壩鎮三壩村,離現在居住的地方有近20公裡。“老家各方面條件都有點差,搬到這裡后感覺要舒服多了!出門就是學校、醫院和街道,干什麼都很方便!”冉紅蓮說。

冉紅蓮家2018年搬遷到這裡,166平方米的房子,三間臥室,一個客廳,一個廚房,二個衛生間,一分錢都沒交,她們感到很滿足。

“在這裡住,最主要的讀書、就醫很方便。孩子入學不需要任何程序,書學費、學雜費全免,營養餐(午餐)免費在學校吃。每學期還有312.5元的教育資助,國家的政策真是好!”冉紅蓮的母親田素霞告訴筆者。

田素霞的丈夫已去世,一個人一邊照顧家裡的幾個孩子,一邊在周邊街道上打臨時工,收入比以前在老家要多,生活越過越幸福。“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居住環境變好,交通便利了,孩子教育無后顧之憂,看病也近。”如今,田素霞最大的願望就是土地坳中學越辦越好,孩子將來能考上好高中,就讀好大學。

學校管理嚴格 學生全面發展

冉紅蓮、何丹丹只是土地坳鎮竹花村大田堡易地扶貧安置點搬遷群眾子女就讀於該中學的一個縮影。

自該中學被列為“移民搬遷鄉鎮中學”后,上級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教學設施設備齊全,目前該校有一棟綜合辦公樓,一棟綜合實驗樓,三棟教學樓,四棟教師公租房,五棟學生宿舍,學生實驗室、功能室、食堂、澡堂,一應俱全。真正讓每一個孩子“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真正讓每一個孩子“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學校在管理上實現人性化、制度化、法治化,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建立健全相關制定,嚴謹治學依法治教。該校副校長劉輝介紹,為了更好地解決移民搬遷子女就近入學,辦一所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的移民搬遷學校,學校不斷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和培訓,提升教師素質,因材施教,開齊開足課程,讓學生在學校得到全面發展。

據悉,土地坳鎮竹花村大田堡易地扶貧安置點,共有搬遷群眾328戶1700余人。目前該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齊全,搬遷群眾生活和諧、幸福。

“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積極爭取對土地坳鎮初級中學的投入,不斷加強管理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搬遷群眾子女最大限度享受到好的教育資源。同時持續抓好易地扶貧安置點的‘五個體系’建設后續管理,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土地坳鎮黨委書記楊秀剛說。(楊友)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