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清江村的“貧”“富”變奏曲

2020年09月08日09:3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村民正在採摘大紅桃。黃陸蘭 攝
村民正在採摘大紅桃。黃陸蘭 攝

“水色山光比畫圖,春來煙雨潤如初。小樓幾棟憑高闊,一季春光佔半湖”。

花梨鎮清江村位於開陽縣東北部山青水綠的開州湖畔,距開陽縣城25公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戶42人。2019年底,該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與大多數村一樣,曾經的清江村也是一個傳統農業村,村民世代靠種植水稻玉米、拉網捕魚營生,日子淳朴,卻也貧窮,部分群眾甚至掙扎在貧困線以下。

然而,如今再走進這裡,成片的精品水果產業在村中延展,碧綠的開州湖水倒映著村中高低有致的磚紅色民居,一幅“山水靚、環境美、百姓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已在風光旖旎的開州湖畔漸次鋪展。

山還是那片山,水還是那汪水,變的是山鄉逐步走向振興的昨天和今天。“變”與“不變”間,清江村“貧”與“富”的變奏曲已然奏響……

戰貧:小康路上,一個不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清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隻有12戶,但全都是“貧中之貧”。

為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近年來,花梨鎮黨委政府及清江村兩委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用心用情用力扎扎實實帶領貧困群眾找問題、謀思路、興產業、拔窮根,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式,扎實帶領群眾努力奮進,苦干實干。

為全面掌握各組及每戶貧困戶實際情況和致貧原因,確保“對症下藥”“精准幫扶”,村兩委入組入戶訪貧摸底的足跡踏遍全村每一寸土地,成了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老常客”。與此同時,“一戶一策”的幫扶計劃和以產業帶動扶貧的工作思路也在走訪中被確立起來。

思路確定后,村兩委團結一心、真抓實干,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種植,改“輸血扶貧”為“造血幫扶”,為確保貧困戶“戶戶有增收渠道”,村兩委流轉630畝土地成立“開陽縣湖鄉花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群眾種植大紅桃(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4800畝,村委在合作社佔股19%,並從19%的股份裡面抽取5%專項用於幫扶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

通過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全村貧困群眾就業有渠道,增收有保障,村集體經濟也得到發展壯大。2019年底,清江村12戶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000元,全體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超過了1.2萬元,12戶4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教育、醫療全部得到保障,圓滿完成了整村脫貧任務。

提質:文旅融合,創新發展

“古渡灘中春水生,當年酣戰數舟橫。腥風吹雨曾多少?但向青山問姓名”。

烏江右岸,大河奔涌,青山巍峨。86年前,紅軍長征進入貴陽地界后的第一場戰斗就發生在這裡。

風煙如往事,英烈永存焉。如今,站在位於清江村境內的開陽港碼頭朝對面望去,“長征廣場”四個大字映入眼帘。86年前紅軍激戰的硝煙雖已散盡,然先烈留下的為國為民情懷依然激勵著清江人民。

紅色文化既要傳承也要發展。清江村憑借開州湖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獨特的文化優勢,通過合理挖掘紅軍長征文化,積極創新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黨建+旅游”,打造了5000㎡的紅軍廣場,初步建成紅色文化牆50米,紅軍搶渡雕塑1座,整合打造了清江村紅色文化旅游基地,每年吸引大量企業、機關事業單位來此開展“重走長征路”“重溫入黨誓詞”等黨建活動,現已接待游客15000余人。

同時,為進一步助推文旅、農旅融合發展,該村在黨建引領上探索新路,打造鄉村特色風格民宿“湖畔營宿”,並成立了‘清江村湖畔營宿’黨支部,全力建設集休閑、娛樂、垂釣、游船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度假區,真正帶領百姓逐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想生活,不斷以“黨支部+”促進山鄉小村幸福題得到“優解”。

賦能:產業發力,助推振興

清江村境內的開州湖,是貴州省北入長江的“橋頭堡”,開陽港最大的港區洛旺河碼頭就建在湖內。從這裡往北約24公裡即進入烏江主航道,是全省“通江達海”夢想“啟航”的地方。

2017年,為貫徹落實中央生態保護要求和部署,花梨鎮依法對鎮域范圍內開州湖兩岸152戶609.87畝網箱養魚開展清理,不少漁民被迫“轉產上岸”。

失去長期賴以生存的網箱,下一步如何謀生?漁民臉上存疑,村兩委心裡也沒底。

如今,這些都已在開州湖兩岸郁郁蔥蔥的經果林中找到了答案。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定是關鍵。該村進一步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大力發展大紅桃、枇杷、櫻桃、柑橘等精品水果種植,助推“轉產上岸”的漁民就業增收,走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

為帶動村民參與發展,村兩委找到村裡的種植大戶黎洪平等6名黨員,由黨員首先帶頭成立4個示范基地合作社,先行先試種植柑橘、櫻桃、紅柚等水果,堅持新技術先學,新品種先試,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慢慢地,處於觀望狀態的村民越來越多地參與了進來。

“作為一名黨員,我有義務帶這個頭,這幾年我創建了貴州開陽龍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果園場,種植紅心蜜柚150畝、柑橘420畝、蜂糖李布朗李80畝、枇杷100畝,15人長期在我的基地上務工,忙的時候多達幾十人,鄉親們也算是有了一筆不錯的收入,一些村民在我們黨員的帶動下,也自發的開始了種植。”種植大戶黎洪平告訴筆者。

目前,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清江村已種植大紅桃4800畝、櫻桃2000畝、枇杷2300畝、柑橘2000畝,另外還有李子、桃子等,已初步形成了“家家戶戶種水果,一年四季有果摘”的格局。今年5月,在該村大紅桃基地上進行的一場“網紅”直播帶貨活動,共吸引42萬余人次參與,助力大紅桃、枇杷、百花蜂蜜、辣椒制品等實現下單金額超過70萬元。2019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20萬,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大幅度提升,清江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水果村”“富裕村”。

如今,站在即將迎來“提檔升級”機遇期的洛旺河碼頭眺望清江村,全村脫貧成效進一步鞏固、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富美鄉村建設日新月異……“貧”與“富”的變奏曲越奏越響,邁向全面小康的步履也更加有力、鏗鏘。(宋波 李倩)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