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楊通倩 記者 吳運鎮)截至目前,錦屏縣固本鄉已累計種植中藥材13000畝,利益聯結覆蓋全鄉貧困人口1682戶7800人,綜合貧困發生率驟降至1.41%,2019年底成功摘掉貧困帽。
在錦屏縣固本鄉集鎮上的鄉級合作聯社裡,熱鬧繁忙,工人正忙著稱重各村運來的中藥材,藥材加工流水線上忙而有序。步入交易市場,包裝精美、自主研發的中藥材產品整齊擺放在貨櫃展示區。
前些年,貧困發生率63.08%的固本鄉還是另一番景象,產業發展散、小、亂,群眾沒有穩定脫貧支撐,脫貧步伐邁不開。
找准產業路子,發展才對路子。面對貧中之貧,如何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固本鄉黨委政府努力尋找破局路徑。通過組織學習、實地調查、傾聽民意、結合自然條件和地理因素,最終決定要蹚出一條中藥材立體發展和產銷全鏈條產業富民新路子。
2018年,該鄉14個村級背景農民專業合作社相繼成立,全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到2019年底,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累計突破7000余畝,產業初具規模。
機遇與挑戰並存。隨著藥材產業深入發展,村級合作社承接大額資金能力弱,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局限性也逐步顯現。因此,如何實現產業發展規模化,成了全鄉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能‘單打獨斗’,應該打破村級界限,整合全鄉資源‘抱團取暖’”固本鄉黨委書記楊系林一語道出突破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
於是,錦屏縣落霞五林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於今年初成立,產業發展裝上了強力“推進器”。
初秋時節,陽光和煦,晚婁村的籃球場儼然成了該村合作社臨時的“晾晒場”,新採摘的吳茱萸鋪滿球場,茱萸飽滿,一派豐收景象。
“土地流轉得租金,基地務工得勞務費,一個月收入2000多塊錢,還能照顧家,日子越過越紅火。”晚婁村貧困戶謝銀蘭笑開了花。像謝銀蘭這樣,放棄打工到基地務工的婦女老人,全鄉還有400余人。
如今,固本鄉以組建鄉級合作聯社為抓手,輻射帶動全鄉村級合作社連片發展中藥材產業,為興業富民安上了“新引擎”,為脫貧致富找到了新路子,為產業巨變注入了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