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創新體制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2020年08月24日12:5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播州區平正鄉農村公路。 劉葉琳 攝

日前,貴州出台《貴州省全面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到2022年,基本建立“縣為主體、鄉村參與、各方支持、多方監督、政府考核”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形成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力量參與為輔的工作格局。農村公路治理能力明顯提高,治理體系初步形成。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和路域環境明顯提升,交通保障能力顯著增強。農村公路路長制實現縣、鄉、村三級100%全覆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100%納入鄉規民約、村規民約﹔農村公路列養率100%,年均養護工程比例不低於5%,中等及以上農村公路佔比不低於75%﹔創建“美麗農村路”裡程不低於20%;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州)2個、示范縣不低於50個。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體系完備、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更好實現城鄉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路況水平和路域環境根本性好轉,“美麗農村路”廣泛覆蓋,農村公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治理體系全面完善,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能力顯著增強,有效支撐交通強國建設工作順利實施。

凱裡市板溪通組硬化路。陳沛亮 攝

其中,農村公路路長制實現縣、鄉、村三級100%全覆蓋,不僅讓原本無人維護的農村公路有了管路人,也使得農村公路在使用年限、行車安全得到改善。同時貴州鼓勵家庭承包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這也為公路沿線困難群眾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走上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農村公路有了養路錢

曾經在貴州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年年五谷豐,就是路不通;有貨賣不出,致富一場空。而如今,在貴州,新建成的農村公路猶如飛舞的彩帶串起了貴州的村村寨寨。

2017年底,貴州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2019年6月,貴州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貴州農村公路在近幾年得到長足發展,然而公路是“三分建,七分養”。修路難,路修好后的管養更難,如何管養好農村公路,成為修路后重要內容,而養護資金則是首要考慮問題。

都勻市建中鎮茶旅小鎮公路旁的毛尖綠茶產區。王遠峰 攝

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主要分為日常養護資金和養護工程資金。貴州在2007年出台的《貴州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養護工程資金按照縣道7000、鄉道3500、村道1000標准,每年可籌集養護工程資金3.4億元;日常養護資金按照縣道油路6000元/公裡/年、縣道泥路2000元/公裡/年、鄉道油路3000元/公裡/年、鄉道泥路1000元/公裡/年、村道600元/公裡/年的標准,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籌集,每年可籌集修養護資金約4億元。

今年,貴州新出台《貴州省全面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規定, 成品油稅費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養路費部分,不得低於改革基期年(2009年)全國公路養路費收入佔“六費”(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收入的比例。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的80%用於普通公路養護且不得用於公路新建,15%用於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剩余5%由省級統籌安排使用。2022年起,該項資金不再列支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經費等其他支出,該部分經費由一般公共財政預算保障。市、縣兩級投入農村公路養護工程資金分別不得低於省級投入標准,籌資比例由市(州)政府結合轄區實際情況確定。

榕江縣境內繁忙的農村公路養護施工現場。劉葉琳 攝

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為省、市、縣三級財政資金負責籌集,資金標准不得低於: 縣道每年每公裡10000元、鄉道每年每公裡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裡3000元、通組公路每年每公裡1500元,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及通組公路養護資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按5︰2︰3比例籌集,實際資金標准和籌資比例高於上述規定的市(州)不得降低。各地要落實財政支出責任,將相關稅收返還用於農村公路養護。對縣級政府落實支出責任存在的收支缺口,市級政府可根據不同時期發展目標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截至2019年底,貴州農村公路裡程達17.14萬公裡。據貴州省公路局測算,按照新管理辦法,每年可湊集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為8.66億元,通組公路養護資金為1.18億元。從2021年開始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不足的問題將得到逐步破解。

條條村路有了管路人

“我們組共有3名養護員,負責6.5公裡通組路的日常管護以及路面保潔工作,每人一年能掙6000元,大大增加了他們的收入。”興義市七舍鎮革上村峰岩組村民陳志紅感慨,養護自己家門前的路,養護員比誰都上心。

公路連接千萬家。平壩區小河灣農村公路。盧迪 攝

據了解,黔西南州興義市在農村“組組通”硬化路修好后,在各個鄉鎮成立農村“組組通”公路養護合作社,建立通組路“分片包干、路長負責”的管養模式,吸納沿線群眾特別是貧困戶作為社員,負責各轄區內農村公路、通組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陳志紅便在那時成為革上村的路長。

2017年,銅仁市石阡縣開始試點探索農村公路“路長制”,將把縣域內縣、鄉、村道納入了“路長制”的重要內容,由縣級黨委政府、鄉(鎮)黨政負責人和村支兩委負責人分別承擔縣、鄉、村三級路長。

路長在做好日常保潔的前提下,會定期對路域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對公路沿線堆放料、向路面排水排污、擅自設置廣告牌、指路牌等違法行為進行打擊,保護路產路權。

農村公路修好了,幸福小康車開進來了。 劉葉琳 攝

據試點效果來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水平實現了大幅度提升,道路交通事故明顯下降,石阡縣“路長制”得到了交通運輸部肯定,並於2018年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同時,貴州在“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中,鼓勵縣級人民政府全面推廣縣、鄉、村三級路長制,截至目前貴州已創建“四好農村路”33個示范縣和今年擬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15個縣(市、區)均推廣了路長制。

根據新出台的方案,縣級政府是本轄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責任主體,要按照“有路必養、養必到位”要求,積極籌集和管理縣級農村公路及通組公路養護資金並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做好實施“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和“美麗農村路”創建等工作。要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原則,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制,明確相關部門、鄉級政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指導監督鄉級政府履職盡責。要強化管理養護能力建設,優化縣、鄉兩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構職責配置,設置農村公路及通組公路養護公益崗位,建立穩定的縣、鄉專職養護隊伍。要在轄區內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建立“精干高效、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管理養護體系,縣、鄉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和村委會主要負責人分別為縣、鄉、村三級路長,縣級路長辦公室設在縣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鄉級路長辦公室設在鄉級政府。

縣鄉公路改造助力貴州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劉葉琳 攝

鄉級政府要認真履行鄉道、村道及通組公路管理養護職責,落實責任單位和人員,保障必要工作條件,組織好鄉道日常養護,將愛路護路要求納入鄉規民約,指導並監督村民委員會組織好村道及通組公路管理養護。村級按照“農民自願、民主決策”原則,發揮農民作為農村公路直接受益主體的作用,落實村級養護人員,採取一事一議、以工代賑、投工投勞等村民自治辦法組織村道及通組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將愛路護路要求納入村規民約。

困難群眾有了新崗位

“老明,你要去上工啊!”

“要去,最近雨水多,路上情況復雜,得經常看看。”看到駐村干部走過來,潘老明停下來認真地說。50歲的潘老明是黔東南州從江縣斗裡鎮台裡村村民,過去因為家庭經濟不寬裕,又愛喝酒, 2016年他被定為貧困戶。

2019年, 台裡村設置一批公益崗位,包括護林員、護路員、保潔員、護河員等4個工種,就業人員以村裡建檔立卡戶和家庭困難戶為主,每月給予600元的工資,潘老明就是其中一員。有了新的工作崗位,潘老明的“精神頭”也大不一樣。起初他很不適應,覺得是臟活、累活、丟臉,不願意干。后來聽到村裡人夸贊他,也就越干越上心,路也越掃越干淨。

一條條小康路帶動仁懷壇廠鎮枇杷村旅游發展。劉葉琳 攝

潘老明的現象並不是特例,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在全省“9+3”深度貧困縣(區)推廣吸收貧困戶參與農村公路的養護,新增開發農村公路養護就業援助崗位萬余個,每人每月補助600元,推動建立農村公路養護與貧困群眾利益連接機制,同步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業、有效增收、穩定脫貧和公路養護增效。

從江縣加勉鄉地處月亮山,土地破碎、交通閉塞,是全省100個一類極貧困鄉鎮之一。要撕掉貧困標簽,交通路網建設成為最關鍵的因素。

在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的幫扶下,加勉鄉交通路網得到極大改善,成為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中第一個實現組組通的鄉鎮。

“現在的加勉鄉,路路相通。”從江縣扶貧干部甘典華介紹。加勉鄉的變遷,由“路”開始。走得出去、進得來!群眾生活變得十分便捷!大山的村裡開始出現小賣部、磚瓦房、甚至很多家庭開始添置小汽車。

“路帶來的變化,最明顯的是群眾的思想觀念轉變了。”加勉鄉政府工作人員王中明說。

“小康路”兩旁民居展新貌。劉葉琳 攝

加勉鄉污扣村是在路網建設中獲益最明顯的貧困村之一。如今的污扣村不僅扶貧產業生機勃勃,群眾思想也日漸開明。

58歲的潘德合是污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而今,他又多了一個身份:護路員! “我們村有3個護路員,負責全村通村公路的養護,我負責區域大概3公裡,每個月政府還給我1000元的工資。”潘德合一邊熟練地清理道路雜草,一邊介紹說。

從江縣給每名護路員配備了斗車、鐮刀、鋤頭以及統一的工作服,護路員定期對清理道路的雜草、雨后的黃泥、路上的石頭進行清理,並且定期巡視管護道路,並對道路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上報鄉(鎮)人民政府和交通部門。

“別的不說,就是不給錢,我也願意去做這個事情。”潘德合作為在加勉鄉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吃夠了沒有路的苦!以前出村去縣城,得好幾天才能到,我們村裡有些老人一輩子都沒去過縣城,現在有路了,村裡年輕人一天都可以走兩趟!”

“道路建設是重大的基建項目,維護成本較高,以前路修好了,沒有保護意識,久而久之被‘糟蹋’得坑坑窪窪。如今,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從江縣積極探索了鄉村公路的養護新方法,就有了我們的道路養護員。”從江縣扶貧就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梁光源介紹。

鄉村路上晒幸福。 陳澄 攝

目前,從江縣開發了1000個公益性崗位,從全縣各村寨招聘了10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鄉村道路養護員。既破解農村公路養護難題,又能實現貧困戶就業增收。

潘德合說,以前不做護路員,隻能隨季節干些瑣碎農活,有時賣點米和菜,一天收入百十來塊錢,多數時候沒有收入。“現在每月有了1000元的固定收入,計劃著存著一部分,其余的購買雞苗、鴨苗和豬仔等來飼養,養大后賣錢,給在外務工的孩子分擔點壓力!”望著過往的車輛,潘德合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農村公路養護新方案明確規定,鼓勵採用以獎代補等方式,推廣將日常養護與應急搶通捆綁實施並交由群眾承包。鼓勵公路沿線群眾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參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支持各地開發農村公路養護公益性崗位,吸引農村居民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鼓勵將區域相近的鄉村兩級養護員、護林員、護河員整合,提高綜合養護質量。

公路更暢通、行車更安全、通行更舒適、路容更優美,隨著貴州農村公路“顏值”不斷升級,給鄉村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企業來了、項目多了、旅游的人流量大了,帶動了沿線鄉村民宿、農家樂、餐飲等產業的發展。(胡頌平 劉葉琳 劉小明)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