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邊疆村:脫貧路上勠力同心 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2020年08月21日15:5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邊疆村標志。楊友 攝
邊疆村標志。楊友 攝

盛夏,烈日炎炎,驕陽似火。筆者到沿河自治縣思渠鎮邊疆村採訪,一條坡度陡、彎度大的水泥硬化路從半山腰盤旋而下,站在公路上俯瞰邊疆村,村民居住分布情況盡收眼底。該村山高坡陡,地勢險要,環境惡劣,土地貧瘠,是沿河自治縣比較典型的貧困村。

該村指揮部指揮長晏飛介紹,前段時間村裡在補短板的時候,大車駕駛員由於擔心安全問題都不願意拉沙子、水泥到村裡。特別是雨天,大車、重車更是難以行駛。所以村裡在拉沙石時,都是找裝10噸左右的中型車。

邊疆村三面環山,山腳海拔在600米左右,山頂海拔在1000以上。該村離思渠鎮政府20公裡,中寨鎮政府16公裡,有6個村民組372戶1712人,2014年初建檔立卡戶134戶699人,貧困發生率為40.82%。如今,該村在指揮部成員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攻堅各項核心指標已基本達到出列條件。

多元產業助農增收

“今年我在村裡發展的茄子、辣椒和菊花等基地打工,到目前為止已得了5000多元的務工費收入。”村民陳妹花笑著說。

村民陳妹花,今年64歲,家庭有2口人。她介紹,2015年,她在安徽、浙江等地務工,雖然每個月有3000多元工資,但除去生活費和路費等,回家已所剩無幾。如今,村裡發展了辣椒、茄子、菊花等產業,陳妹花隻要有空就到基地務工,每天有80至100元收入,一年下來有近萬元的務工收入,兩個老人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40多歲的建檔立卡戶楊長英,家裡共5口人,生活負擔比較重,但談到今年的收入時,更是喜笑顏開。今年,她從村裡各個產業基地開始建設以來,大多數時間都在基地務工。

“我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合作社領取了現金5000多元,還有3000多元沒有空去結賬。丈夫也是在村裡打零工,他做的活是一些重活,每天200元,比我的收入還高。今年我們家的收入比以前任何一年都要多。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村裡養雞場還聘請我為飼養員,每月固定工資有3000元左右。”楊長英高興地說。

村主任鄧大文介紹,我們村今年在上級部門的關心下,修建了一個2萬羽的生態雞養殖場,目前雞圈建設已經全面竣工,幾天時間雞苗就拉來了。楊長英因為平常勞動踏實、認真,合作社已經確定聘請她做飼養員,這樣來他家就有固定收入了。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該縣為了讓所有的貧困村如期出列和所有的貧困戶達到脫貧標准,實現了貧困村村村有產業,貧困戶戶戶有增收的目標。

據悉,邊疆村今年共發展了辣椒103畝,玉竹68畝,茄子30畝,菊花26畝,白水貢米22畝,養殖生態雞2萬羽,養殖生態魚佔地10.6畝。

村裡所有產業均採取的是“村社合一”模式,所獲得的利潤將由村集體用於解決公益性人員就業。

清潔環境美化家園

如今走到該村的每一個小組,群眾的房前屋后和聯戶路都已硬化,道路上干淨、整潔,道路兩旁的木欄或牆壁上鐫刻著脫貧攻堅標語、牆畫等,給人舒適的感覺。

村指揮部指揮長晏飛介紹,他3月份來到該村的時候,村裡路上到處都是垃圾,村民的柴草隨處堆放,加之破舊房屋多,導致臟亂差現象嚴重。

為了改變村裡這種臟亂差現象,指揮部的成員沒有少費心思、少吃苦頭。首先是大家齊心協力,一個組一個組地把公共區域衛生打掃干淨,邊打掃邊向群眾宣傳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和保潔政策,對亂堆亂放影響村容村貌的柴草進行規范堆放。村住房保障維修房屋92戶,拆除破舊房屋、易地扶貧搬遷戶房屋、土地增減挂鉤紅線內房屋等76戶。

其次是逐戶走訪規范。因為村民長期生活在山區,每天早出晚歸勞量大,晚上比較疲勞,沒有時間打掃護環境衛生,駐村干部們對此比較理解,於是就採取分組的方式入戶幫助群眾整理家裡的衛生,大多村民見了還是比較感動和不好意思的。駐村干部們這樣做了幾次后,村民們打掃家裡衛生就要自覺多了。

現在是村民隻要看見駐村干部到他們家裡,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家裡衛生,就算不干淨的馬上就會整理。“我們現在已經逐步養成了愛護環境的習慣了,隻要再堅持幾個月,這個習慣我們就會自然養成。家裡干淨,自己住起來要舒服多了!”村民喻文安說。

該村現在的環境保護已經有了常態化機制。由於該村產業發展勢頭強,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解決的公益性崗位人員相對比較多。據悉,該村有保潔員、治安調解員、移風易俗宣傳員等64名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800元。村裡公共區域由公益性崗位人員分片負責保潔,並監督群眾打掃家裡衛生,村指揮部每月評選2次示范戶和示范組,並對示范戶和示范組進行表彰獎勵。

同時,村指揮部為了美化環境,還邀請思渠鎮內學校會畫畫的教師,到村裡畫一些以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為主牆畫,既美化了鄉村又宣傳了政策。“我們有空來畫畫,既是對自己能力的提升,也是為脫貧攻堅工作奉獻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思渠鎮楊南村小學的教師楊燕 說。

通村公路改變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邊疆村每個村民心裡都明白的道理。該村60多歲的村民謝光會介紹,以前村裡沒有通公路,大家買肥料要到思渠鎮上去買,來回一趟要走5個小時左右,有時還要背一包80斤重的肥料背起回來,那種日子現在想起來都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

談起過去的生活,在場的村民們都紛紛表示,黨的政策實在是太好了。村民謝光會說:“如今出門有車坐,讀書有補助,看病有報銷,老人有養老保險,實在貧困的國家還有低保,這些政策以前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該村境內有個地名叫雙鼻孔,雙鼻孔裡流出一股的泉水,從來沒有因天旱而斷過水。以前,該鎮曾經想將此泉水引到楊南村及以外的村寨作為人畜飲水,便在邊疆村村寨后方修建了一條簡易水渠,后來因管理不善,水渠逐漸被堵塞,就沒有人再清理。

2006年,該村村民想通公路,就積極向上級爭取,上級投資爆炸物資,村民投工投勞,順著以前的水渠修通了進村的第一條8公裡毛路。

2015年,村民為了更加方便,每戶自籌資金300元,再次從村寨的對面修通了3公裡公路硬化公路。如今該村公路可直通中寨鎮、思渠鎮,加之“組組通”公路全覆蓋,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問題。

2020年,該村通過指揮部積極向上級相關爭取,安裝了通村通組硬化路護欄60米,修建了人行橋1座,硬化了產業路1.1公裡,硬化人行步道3.3公裡,砌公路堡坎2000余立方米,修建防洪堤壩200米等。

該村自從有了通村通組公路后,村裡的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村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在下步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村將會帶領村民繼續努力,把村庄打造得更加美好,千方百計增加村民的收入,力爭從全縣的貧困村變為收入的先進村!”村黨支部書記鄧文遠信心十足地說。(楊友 田晨曦)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