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 蔥郁滿山稻花香

本報記者 程 煥

2020年08月13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午后,綠蔭遮掩下的小山村一片清幽。古鳳岐拎起鎬頭和竹籃,打算趁著好天氣,進山採草藥。

77歲的古鳳岐,家住貴州黔西縣中建鄉營盤村,雖已是滿頭銀發,走起山路來依舊步態輕盈。“我小時候,林子比現在還茂密,樹底下到處是野生藥材。”古鳳岐說。

“如今山上郁郁蔥蔥,山下稻花飄香,山裡還有不少參天大樹,有的樹干粗得五六個小孩都抱不住。”古鳳岐清晰地記得,上世紀50年代末后,接連的毀林開荒,導致植被銳減。地是多起來了,但風調雨順的年份少了,連藥材也不容易採了。大伙兒的光景日益艱難。

“基本要靠天吃飯,一畝地產300斤糧食就算不錯。”為了保証不斷頓,古鳳岐一家跟村裡人一樣,拿少量糧食摻著大把蔬菜一起煮,但吃再多也不耐餓。

“我算是看明白了,窮山惡水長不出金元寶。”1988年,作為家中長子,不忍心讓父親一個人苦苦支撐,16歲的古國昌便外出務工。廣種薄收、水旱災害頻發,吃盡了苦頭的營盤村老鄉們,漸漸認識到問題的根子出在林子上。

“一段時間不下雨,地裡就會開裂。連著下幾天雨,滑坡和洪水又會接踵而至。山上沒有樹,水土保不住。土給沖走了,還怎麼指望大豐收?”外出攬活時,古鳳岐觀察到:樹林長得好的地方,老百姓往往不愁吃喝,林子破壞嚴重的地方,種什麼都不行。

到1998年,營盤村的森林覆蓋率已經不足30%。后來,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開始實施,千瘡百孔的村子終於迎來了轉機。“老百姓都願意把地拿出來種樹,家家直接領糧食作補償。”中建鄉黨委宣傳委員、時任林業站站長李果介紹,通過林權制度改革,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界定到戶,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更高了。

“林子多了,地又肥了,好日子就在眼前呢。”古鳳岐不甘落后,主動將兩畝坡地栽上樹。在村民的精心呵護下,營盤村如今已擁有9000多畝林地,森林覆蓋率83%。老鄉們蓋起了小樓房,水泥路也通到了各家門口。古國昌家靠開民宿過上了好日子。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3日 第 10 版)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