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特產品銷往省外高校

黔西南州拓展“校農結合”消費扶貧朋友圈

2020年08月06日09:10  來源:貴州日報
 

本報訊 (記者 宋潔)“上次運送來的黔西南州農特產品,我們學校很多老師反映很好,物美價廉,大家都紛紛咨詢如何能夠自行購買呢!”

近日,貴州耀廷實業有限公司萬峰嚴選項目組負責人岑強接到華僑大學教育工會副主席馬麗芳的反饋消息,而此時,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岑強正組織團隊研發“萬峰嚴選”微信小程序,讓外省高校教職工採購黔西南特產更方便。

6月上旬,黔西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長王雄義帶隊到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對接消費和教育扶貧工作,隨后,黔西南州商務局負責牽頭推進“校農結合”對接高校消費扶貧,“萬峰嚴選”負責與高校具體對接產品清單及配送。7月10日,黔西南州首批217.5萬元農產品從興義市分別運往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

晴隆縣干香菇、望謨縣干木耳、哆吉栗板栗、興仁市薏仁面條、金絲黃菊、安龍縣香菇脆、冊亨紅糖及普安縣百香果干等農特產品,得到一致的好評。

據了解,此次高校消費扶貧主要以晴隆縣和望謨縣為主,輻射全州其他縣(市、區),惠及全州12家企業16款產品。其中暨南大學採購8013份。華僑大學共採購2863份。

讓金州農產品從“田園”對准外省“校園”,推進“校農結合”精准對接高校消費扶貧,是黔西南州在助力脫貧攻堅戰中積極探索的又一“消費扶貧”模式。

高校消費群體相對集中,日常基本消費需求穩定,將學校的農產品需求導向與農村產業調整精准對接結合,既滿足了廣大師生員工對綠色生態產品的需求,也對推動農戶增收、產業脫貧、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校農結合’消費扶貧活動,為我們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我們的4000多斤‘八步山黑木耳’銷售到了大學裡面,銷售額20多萬元。”望謨縣益民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顏正富告訴記者,該公司在郊納鎮帶動發展黑木耳、香菇種植已三年,以前沒有銷路,隻能把產品批發給經銷商,銷售價格低、利潤薄。而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貧困戶勞動力,要想同時兼顧公司和農戶利益,十分困難。

“現在在各級政府幫助下,公司集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通過高校消費扶貧和我們進行產銷對接,大力提升效益,帶動更多村民脫貧攻堅。”

而一次成功的“校農結合”對接高校消費扶貧活動,只是對口幫扶合作的開始。

7月24日至25日,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考察組到黔西南州調研考察並召開幫扶工作座談會,同時,與黔西南州簽訂了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議書,進一步搭建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助推消費扶貧基礎上,拓寬農產品銷售、旅游開發等合作領域,助力黔西南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