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都勻:致力“庭院”大發展 帶領群眾奔小康

2020年08月05日15:0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菌棒上的蘑菇長勢喜人。陸家連 攝
菌棒上的蘑菇長勢喜人。陸家連 攝

走進都勻市沙包堡黃豐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淨整潔,不時地聽到雞鳴聲,村民住房附近的菜園裡,瓜果蔬菜結滿地,一派田園豐收的景象。

“我家今年種了無花果、龍須菜,養了雞,院子裡還種了點花,開的時候特別好看。”一早起來,50多歲的村民羅朝軍總要去院子裡的雞舍看看,因為家中養的蛋雞每天都下蛋,要及時撿出來。今年,羅朝軍家的蔬菜和雞,除去自家食用,按照市場上龍須草3元一斤,雞100元一隻,雞蛋1元一個等價格算的話,通過發展庭院經濟,一年的收入還是可觀。

在毛尖鎮坪陽村村民許邵先家,陰涼的院子房間裡,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的菌棒,每個菌棒上都長出一朵朵長勢喜人的“小傘”,旁邊還擺著一框框剛採下來的香菇,等著村裡的合作社前來收購。一有空,許邵先總是會到院子裡檢查他的“傘兵”們長得如何了。

在都勻市,像羅朝軍、許邵先一樣的農戶還有很多,他們把自家庭院的“方寸地”,變成脫貧致富的“增收園”。這得益於市政府的專項產業發展資金,購買雞苗、魚苗、蔬菜種子、花種等補助給農戶,農戶利用家中閑置的資源,發展蔬菜、果樹、蛋雞、土雞、稻+鴨(魚)等產業的庭院經濟。不僅提升生活質量和人居環境,還增加了不少的經濟收入。

近年來,都勻市堅持“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原則,對庭院經濟進行統籌規劃布局,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好產業種類和發展類型,引導發展種植型、養殖型、加工型、種養結合型、休閑文旅型五類庭院經濟模式。

綠茵湖辦事處邦水村組盤活用好“三塊地”,結合訂單進行佛手瓜種植。平浪鎮凱酉村利用家門口的稻田和豐富的水資源優勢,發展生態鴨養殖庭院經濟。小圍寨辦事處小圍寨村,利用城郊優勢發展時令蔬菜種植。勻東鎮壩固村利用原有產業優勢,在房前屋后發展以葡萄為主的果樹種植。毛尖鎮江洲村利用每戶農戶多年來具有的小農經濟習慣,如養殖土雞、水鴨、鵝、蜜蜂、養魚,種植中藥材、生姜、油茶,加工茶葉、酒豆腐等……

“我們會從落實資金補助、做好技術培訓、做好疫病監測、做好跟蹤服務四策並聯來抓好庭院經濟的打造。”都勻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羅克秋介紹說,目前都勻市積極探索“基地+庭院經濟”、“公司+庭院經濟”、“村合作社+庭院經濟”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的引領導帶動作用,依靠龍頭企業、合作社,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盟機制,保障農戶的庭院經濟產品“產得出來,銷得出去”,最終目標每戶至少增收3000元。

截止2020年7月底,都勻市已完成小圍寨村、邦水村等10個示范村,示范戶666戶,其中:種植型301戶、養殖型65戶、種養結合型270戶、加工型11戶,其他19戶。種植業規模方面,完成蔬菜種植310畝,完成水果種植121畝,食用菌6畝,中藥材20畝,其他410畝,養殖業現有羊15頭,家禽存欄4710羽,其他100隻。

發展庭院經濟已然成為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有力補充,也是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的重要抓手。都勻市初步形成了村美、民富、產業興的良好態勢,抓實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通過發展養殖業、種植業等方式,讓庭院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實現創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陸家連)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