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娘”嚴芳:脫貧路上“領頭燕”

2020年08月04日16:1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快手”黃成香正在加工婚紗
“快手”黃成香正在加工婚紗

清晨6點半,天色微亮。走進開陽縣世紀佳苑小區的扶貧手工藝品加工車間,這裡早已是車水馬龍、熱火朝天,大家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

“這些傳統手工品,當地居民基本都會做。隻需要經過簡單培訓,就能上崗。他們到車間上班,既能照顧家庭,每月還能獲得至少2000元的收入。”扶貧車間創始人嚴芳說道。

“2016年,我組建了流合大山手工業品制作團隊,2017年公司正式注冊成立,由創業之初的8名員工發展到今天的400多人,我在這條巾幗扶貧路上一干就是5年......”流合大山車間創始人嚴芳這樣說道。

隨后,筆者從車間的員工口中了解到,嚴芳這些年把精力都放在了扶貧車間上,不僅為大家做了很多的實事,而且她利用巧方法教會了大家很多的手工藝品加工技術,大家都稱她為“巧娘”。

“巧娘”搭橋梁

2015年,遠嫁深圳的嚴芳已是家庭美滿,一家人其樂融融,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日子。

可是每次回家鄉,看到鄉親們苦於找不到好的就業渠道,導致大部分人閑了下來,部分家庭婦女因此賭博,使得家庭經濟收入更為拮據,導致家庭極不和諧,逐漸形成了中年人外出打工,僅剩老人和兒童在家的局面。

嚴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決定通過幫助鄉親們就業來擺脫這樣的局面。嚴芳回到深圳,便向丈夫和兒子提出了她的“巾幗扶貧計劃”,經過家庭會議一致同意,可以提供8個就業名額。

最開始由於大家沒有基礎,進度很慢,導致做出來的產品不是部位錯誤就是質量不過關。即使這樣嚴芳把大家做的產品照單全收,然后私下友把這些質量不過關的貨拆卸下來又返回加工車間,這樣大大的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

后來大家做的速度和質量也越來越好,大部分職工每月平均能掙到2000多元。

黃成香,便是其中一人。“以前我在沿海的五金廠、食品加工廠都做過,看到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無人照顧,我心裡很犯愁,直到有機會進入扶貧車間上班才緩解,初期,串珠子的她一個月可以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自從今年5月份車間引進了頭巾和婚紗項目后,我現在可以領到7000元左右的工資,照顧家人和賺錢養家兼顧了。”

從黃成香的工友口中了解到,她是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一個員工。在工作上,她一絲不苟、十分熟練,是車間裡操作速度最快的員工,每月工資最多的,於是大家給起了個她“快手”的綽號。

“雖然我是肢體殘疾,但隻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掙錢,沒有保底工資,做多少就有多少,最主要的是車間就在家門口,家裡面有事情方便照料……”雷方應的操作台上,梳子、披肩、婚紗、小飾品等各種手工藝品令人目不暇接,今年64歲的她自信滿滿地說道。

“在這裡每月可以做到3800元,又可以照顧家人,蠻好的!”家住開陽縣世紀佳苑小區的楊中艷,每天早上6點起床,打理好家中事務后便到樓下的扶貧車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這樣的工作規律,她已經堅持了2年。

現在,扶貧車間中上百個像黃成香和楊中艷一樣的家庭主婦告別了串閑門、嘮閑嗑的生活,逐漸變成了“快手、巧娘”,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愛心暖老鄉

嚴芳的老家在開陽縣雙流鎮三合村大山組,去年回鄉過年時,她聽聞村裡有一位單親母親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地維持生計,便立即趕到家中了解情況。

當她在家中看到兩姐妹的手指和同齡人比起來瘦小了許多。什麼也沒說,為他們每月按時提供300元生活費,每年資助600元的用於為孩子們購置服裝,直到他們都考上大學實現就業。時間飛逝,如今已是堅持資助之路的第6年。

有一年,村裡有位年輕人突發腦溢血,因為家中沒有錢醫治,就把病人送到家中“等死”。嚴芳得知此事后,自己先拿出1萬元,然后號召鄉親們和身邊的親人朋友積極捐款,幾天下來,籌齊了醫療費,嚴芳親自把籌集的費用送到醫院,硬生生的挽救了一條的生命。

2019年,嚴芳在微信水滴籌上看見城關鎮家居苑二期小區有一名青少年因和家長發生矛盾跳樓,導致身上多處骨折,家中已經花光所有積蓄醫治。嚴芳立即聯系居委會給該家庭前后捐助1萬元醫療費,后來在居委會受捐助家庭父母見到嚴芳激動得落下眼淚,做了“真情無價、愛心捐贈”錦旗送到了嚴芳手中。

真情換真心

“扶貧路上無孝媳,這幾年,我把時間精力都放在了扶貧車間的發展上,沒有臉面對我的家庭”,嚴芳說道。

今年5月份,嚴芳96歲的婆婆在醫院治療,當時深圳總公司有一個好項目,想著能為車間員工們帶來翻倍的收入,嚴芳便和弟媳商量把照顧婆婆的責任暫時交給弟媳,立即買了機票飛回開陽。她還沉醉在員工們商議項目落實事宜的喜悅中,電話突然響起,深圳醫院裡傳來婆婆過世的消息。嚴芳強忍著淚水把項目落實完畢后趕回深圳盡自己最后的孝心。

印象最深的是車間有一名患有尿毒症的婦女。嚴芳了解了她的情況后讓她在家安心養病,給她出換血的錢,但是遭到婦女的拒絕。他對嚴芳說:“我能行,我要靠自己的雙手掙錢,而且我在車間工作很開心,不去胡思亂想,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真情待人,方能收獲真心。年初,新冠疫情形勢嚴峻,遠在深圳家中的嚴芳得知家鄉抗疫后勤物資緊缺后,立即向開陽縣慈善總會捐贈木炭、礦泉水各200件,毛毯100條。車間內的員工聽聞這件事后,主動給嚴芳打電話發微信,紛紛參與愛心捐贈行動,先后共捐贈1萬多元。

樂善好施,有情有義,正是嚴芳的真實寫照。走進嚴芳的辦公室,一張簡陋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台電腦,一副善舉錦旗挂在牆上,櫃子裡放在一本本榮譽証書。“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英才、貴陽市道德模范、貴陽市身邊好人、雙流鎮巾幗優秀工作者”,可她仍在兢兢業業工作,沒有絲毫懈怠。

嚴芳告訴筆者,現在車間這個大家庭很和諧,以前原材料到了需要花錢雇人搬運,現在我們員工家屬主動出車出力,不要她一分錢的搬運費,大家都在為車間的發展不斷發力。

當談到今后的打算,嚴芳說道:“在這裡務工,最大的變化不是賺得多了,而是讓大家有夢想、有奔頭,敢想敢干,一個“巧娘”的力量是有限的,無數個“巧娘”的力量則是無窮的,我要把特色手工編織業抓緊、抓穩、抓好,一步一個腳印地帶著大家走下去,在這條扶貧道路上一直干到不能動為止。”(文/圖 袁福洪)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