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黨建引領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安居樂業

2020年08月04日11:1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舉辦刺繡培訓班。
舉辦刺繡培訓班。

為切實解決好“搬出來后怎麼辦”問題,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荔波縣採取“五個三”措施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黨的建設,把安置點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全面提升搬遷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定崗位明職責,建強組織堡壘

圍繞健全組織構架,配強干部隊伍,完善工作機制,建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基層黨組織陣地。強化組織架構。從各鄉(鎮、街道)、縣直單位抽調黨員干部選配為安置地黨組織、綜合服務中心和安置地社區專職人員,按照“街道—社區—組管委”三級組織架構,在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根據群眾意願建立棟樓“組管委”,堅持本人自願、群眾認可的原則,由樓棟居民推選、自主推介選舉產生。強化工作職責。“組管委”人數一般為5人或7人,原則上不由社區“兩委”干部擔任,並按需設職一名“組管委”組長,負責發展黨員、聯絡、宣傳、調解、監督、環衛等工作,按月享受工資待遇,推行網格化管理,把每名搬遷群眾都納入服務范疇。強化工作抓手。通過制定黨建清單,推進搬遷地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明確每個搬遷地黨支部每年培養1名以上入黨積極分子,每兩年發展1名以上黨員。目前,選優配足社區“兩委”班子7人,組管委組長33人,24名網格員,實現組織聯建、班子聯抓、工作聯動的格局。

配設施強基礎,強化服務保障

聚焦社區服務、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四大要素”配套建設。強化社區服務建設。整合縣直部門、街道、社區服務功能,設立人社、民政、衛計、教育等“服務窗口”,開辦日間照料中心,全面推行“窗口服務”24小時值班坐班、“AB”角服務等制度,堅持“限時辦結制”,為群眾提供“一條龍”“一站式”服務,確保窗口服務不斷檔、不掉線。強化公共服務建設。選配優秀教師到安置點任教,在安置點設立優質學校分校,配強師資力量,確保搬遷群眾子女就近能上學,配套建設荔波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荔波高級中學、荔波第五小學、荔波第六幼兒園、社區衛生院、警務室、扶貧車間、特色商業街、農貿市場、地下停車場、文化廣場、體育場、圖書室、快遞店等,開通社區到城區的2路、3路公交專線。強化社會服務建設。緊緊以黨建為引領,建立工青婦服務中心、社區治理指揮中心、人力資源中心,組建青年志願者隊伍11支154人,巾幗志願者隊伍11支108人,職工志願者隊伍11支220人,多元化為搬遷群眾提供志願服務、法律援助、創就業支持,切實滿足群眾多層次需求。

抓培訓促就業,確保增收致富

圍繞推動搬遷群眾生計方式的非農轉變,實行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確保有勞動力家庭實現一人以上穩定就業。強化就業培訓。依托社區培訓中心脫貧攻堅夜校、扶貧車間、巾幗手工坊等平台,扎實開展民族手工藝、家政、彩繪、廚藝、電工、電氣焊等各類培訓28期3200余人,使大多數搬遷移民基本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並採取“社區+企業+搬遷戶”的方式拓寬就業門路,與湖南中聯重科、耕德公司、廣州爵仕水療設備有限公司、鵬鼎公司等企業開展合作,有效解決全縣7956個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問題。強化勞務平台。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為企業用工和群眾就業搭建聯系“橋梁”,加快組織化勞務輸出和安置地產業培育,組織76家企業在安置點開展專場招聘會,提供崗位三千余個,收集縣內外2379家企業72621個就業崗位信息,通過“荔波就業信息平台”微信公眾號、“荔波企業招聘QQ群”和崗位欄等及時發布企業招聘信息。強化創業就業。盤活遷出地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塊地”資源,實現搬遷群眾生計和保障可持續發展,確保搬遷后原享受的政策不變。為群眾對接聯系“特惠貸”、就業創業等政策,積極發揮創業致富“帶頭人”作用。如:黨員致富帶頭人姚賢軍組建勞務隊到附近建筑工地務工300余人﹔社區組長覃毅組建農耕隊到附近拉岜村果園管理、務工200余人,多渠道實現增收,真正做到“搬新家”與“能就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

重文化講感恩,促進民族融合

通過豐富搬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交往和社會互動,增強社區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強化文化活動。設立少數民族歌堂,組建少婁民族山歌隊、廣場舞隊,結合民族節慶日、國家重大假日和群眾民族民俗喜好,舉辦“布依山歌頌黨恩”活動26場,積極開展拔河比賽、包粽子比賽、猜謎語等系列文娛活動,全面點燃群眾生活激情和信心,有效增進搬遷群眾之間感情,營造和諧、快樂、安居、樂業的生活氛圍。強化文化教育。舉辦“四點半課堂”16期,開展“說變化、話感恩”感恩主題教育課1期,開展“追夢書屋”閱讀陪伴護成長活動2期,開展家庭教育“七進”大講堂活動2期,著力補齊社區學生課后輔導短板問題﹔大力舉辦青年夜校“志智雙扶”課堂,現已在安置點開班43期,參與學習群眾1500余人次,為群眾奔小康樹志氣、增智力。強化感恩教育。設立黨員活動室、圖書室、鄉愁館、工青婦服務站、老年活動中心、工會職工之家、健身廣場等活動中心,配足配齊籃球場、羽毛球場、氣排球場、休閑健身器材、音響、話筒等設施設備,懸挂新舊住房對比照片活動,編唱移民山歌,教育引導搬遷群眾感恩黨的好政策,開展“感黨恩系民情”、文藝匯演、電影放映、節日慰問等活動,發放各類政策宣傳單1萬余份,懸挂感恩標語50余條(幅),免費義診5000余人次,多層次滿足群眾文化活動需求。

善治理樹新風,打造宜居社區

通過加強黨的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強化治安管理。借助政法機關統籌實施“天網工程”“雪亮工程”,打造平安智慧社區,設立警務室,配備警務人員、保安人員、警務巡邏車輛等,組建法律援助志願隊,設立維權服務窗口,開展法治宣傳活動11期,共計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為群眾解答法律咨詢300人次,幫助搬遷群眾提升知法、守法、用法意識。強化文明示范。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區居民公約,黨員帶頭作表率,倡議“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積極開展垃圾分類活動,結合實際每月組織開展環境衛生、秩序維護、“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推動提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強化移風易俗。深入開展“晾家風·晒家訓”等活動,加強傳統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深植良好家風和諧民風,對濫辦酒席進行專項整治,教育引導群眾力戒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互相攀比等各種陳規陋習、不良習氣,形成崇尚科學、文明、節儉、誠信的良好風尚。(文/圖 龍僑 莫淑相)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