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實驗小學——

構建多元課程體系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020年07月29日09:31  來源:貴陽日報
 

近日,走進貴陽市實驗小學主教學樓,文化氣息迎面而來:一樓的走廊兩邊陳列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和蠟染,屋頂上展示著各個民族載歌載舞的圖片﹔二樓走廊的天花板被茂密的樹葉覆蓋,牆上裝飾著一隻隻靈動的蝴蝶,還陳列著化石,模擬了“生態系統區”﹔每個樓梯角落都擺放著書籍、學生作品等……

“學校充分利用天花板、牆壁等區域,每一層樓都有民族文化、科技天文等教育主題,營造處處是課堂的文化環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習知識。”貴陽市實驗小學教導主任廖宇飛說。

貴陽市實驗小學以“以知識的雨露潤育智慧,以美德的陽光照亮心靈”為辦學指導思想,堅持“生態育人”的辦學理念,追求“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著力培養具有“厚德仁愛、多能創新、善思能辯、國際視野”的現代小學生。

對此,該校在嚴格落實國家德育課程的同時,在校本課程開發、學生多元評價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構建了特色鮮明、充滿活力、富有時代特征、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多元的課程資源。

廖宇飛介紹,學校結合實際,編寫了《春暉》感恩教育讀本、《尋夢經典》國學讀本、《我的綠色家鄉夢》綜合實踐校本教材等十余套校本教材,其中,《春暉》還被選為全省50余所小學的地方和校本課程教材使用。

“我們學校課程中最有亮點的當屬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課程。”貴陽市實驗小學副校長張盈說,早在2013年,該校就開展了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課程研究,下至一年級、上至六年級,人人都要參與到各學科的研究中。

張盈介紹,每個學期,學生都要針對不同的主題進行調查,經過准備、搜集、制作等階段,確定研究主題、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最后形成研究報告,在探索創新中獲得具體的知識。同時,在每年6月的第二周,組織學生把自己的有趣發現、研究成果,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分享。

“從我讀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都會開展研究性學習。圍繞‘有意思的名字’‘小繪本大世界’‘尋訪九門四閣’‘世界眼·中國心’等主題,我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學習。”學生李子涵說,通過研究性學習,激發了求知欲,增強了自信心,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能力。

李子涵的家長謝雨珈表示,孩子不僅學會了課本上的知識,更學會了用眼睛去觀察和發現,這種素質教育比“填鴨式”教育好太多了。

此外,貴陽市實驗小學還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情感、能力進行分析,精心設計、合理開發了一系列特色活動。

“以語文為例,一年級的‘童謠誦經典’、二年級的‘繪本劇大賽’、三年級的‘為你朗誦’、四年級的‘漢字聽寫’、五六年級的‘詩詞大會’等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張盈說。

不僅如此,貴陽市實驗小學還加大活動陣地建設,通過成立紅領巾資源回收社團、紅領巾蠟染社團、紅領巾體育社團等社團組織,開展“地球不流浪,我們在行動”垃圾分類環保主題活動、毒品預防教育講座等活動。

近年來,貴陽市實驗小學不僅成為全國家庭教育實驗研究基地,還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色學校”“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貴州省文明校園”“貴陽市德育示范校”等稱號。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庭靜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