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李卓檬
第三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中職組苗繡作品《點睛苗繡》國家級項目競賽三等獎、優秀指導教師獎三等獎、省級一等獎……..近日,剛走進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苗繡教室,一眼就能看見挂在牆上的3塊金色獎牌。
“這是學校建校33年以來第一個國賽獎項。”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旅游服務管理專業非遺傳承班2班學生王賢勇一邊現場演示苗繡技法,一邊向記者介紹。
台江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素有“天下第一苗縣”之稱,境內苗族文化豐富。在這裡,孩子從小跟著媽媽學刺繡,但一般隻用於傳統民族服飾或者鞋帽等裝修,很少作為商品銷售。
對於大山深處的學生來說,苗繡也許只是衣服上的圖案。為讓這些孩子能將傳統手藝變成一門致富手藝,台江縣職業學校在東西部協作浙江省杭州市對口幫扶下,引進先進的職教理念,開通非遺專業,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專業的學習,從而將傳統文化變成致富門道。
杭州市旅游職業學校支教教師、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部部長戎麗平介紹,苗族刺繡作為非遺傳承方向主要課程之一,承載著民族文化傳承和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發展的重任,這些繡品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同時,對培養學生成為非遺傳承人和發展旅游業具有重要作用。
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張帆說:“此次《點睛苗繡》作品獲得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大獎,表明傳統苗繡的創新得到全國刺繡藝術界高度肯定,意味著台江苗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前景,為學生以后就業或者創業提供有力的支撐。”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在決戰脫貧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發展號角再次吹響。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浙江省杭州市針對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通過“立、改、廢”,構建學校新制度體系、運行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運行保障體系,推進高質量發展。
2018年至2020年,杭州市余杭區每年投入1千萬元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用於學校建設和設備採購。學校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上海汽車集團、廣州笑笑教育集團等全國大型高端企業參與聯合辦學,確保學生畢業高質量就業。
據介紹,學校管理團隊一直致力於校企合作和精准就業兩項工作,在合作的企業中,不但有上海汽車集團、杭州西子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還與貴州台江盛豐田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凱裡市人民醫院、台江縣人民醫院、台江縣第一幼兒園等本地企事業單位合作,協同培養人才。
同時,教學過程中,台江實施中高職貫通的“3+3”培養模式,確保優秀畢業生順利升入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等優質院校,確保學生就業多渠道、畢業高質量。
在2019年368名畢業生中,升學60人,就業303人,就業率98.6%。在就業人數中,省內210人,省外93人,畢業生的平均收入為每月2800元左右。
司文朋是杭州市到台江任副縣長的挂職幫扶干部,在他看來,發展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讓受教育對象掌握一技之長,有更好的前途和收入。“今后,我們還將不斷加強校企聯建,按照杭州企業的要求進行培訓培養,讓學生畢業后能夠留在杭州就業,致力於用3年時間將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辦成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省級示范中等職業學校,有序推進黔東南州現代服務業人才、裝備制造業人才、新時代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作,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培訓基地建設,實現‘就業充分,收入不錯’的目標。”司文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