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縣:搭“五橋”建“五家”幸福惠及新市民

2020年07月06日14:33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石阡縣平陽社區志願者教孩子跳舞。譚文明 攝
石阡縣平陽社區志願者教孩子跳舞。譚文明 攝

“我在縣城打零工,收入還過得去。孫女在社區附近讀書,不用接送自己就可以回家。想去西門廣場,坐個公交車就行了。沒想到,城市生活這麼方便。”剛從縣城工地上下班回來的趙朝禮,目光堅定,步伐矯健,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從石阡縣白沙鎮均坪村搬遷到湯山街道平陽社區的趙朝禮,趕上了新時代的好政策,一步住上好房子,過起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城市人生活。

今年以來,石阡縣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要求,搭好“五橋”、建好“五家”,全力以赴服務安置點職工、青少年、婦女兒童,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所有搬遷家庭,引領搬遷群眾增強內生動力、實現穩定脫貧、全面融入城市、過上美好生活。

搭建群眾思想引領“感恩橋”,創建奮進之家

湯山街道平陽社區作為全縣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目前已入住來自全縣19鄉鎮(街道)的搬遷戶1700余戶近8000人。易地扶貧搬遷的“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完成,“后半篇文章”正奮力續寫。

石阡縣以平陽社區安置點為“主陣地”,圍繞脫貧攻堅、法律法規、感恩教育、產業發展等方面,在全縣14個集中安置點大力開展政策理論宣講、選樹先進典型、愛國主義教育、政治培養吸納等活動。引導搬遷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激發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

選樹先進典型,示范引領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多形式評選“好婆婆”“好媳婦”“大孝子”,“最美青年”“最美志願者”“優秀春暉使者”,尋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開展形式多樣的互評會、推選會、文藝匯演等活動,發揮榜樣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讓青少年學有榜樣、做有標准,帶動更多家庭見賢思齊、向善向美。

黨建到哪裡,團建就跟進到哪裡。通過建立團支部進一步摸清團員青年底數,讓安置點團員青年找到了組織,讓團組織作用發揮有了載體。按照每個安置點不低於2人的標准,統籌安排了35名志願者到各安置點,並從安置點年輕黨員、團員、西部計劃志願者等群體中擇優選擇擔任團支部書記、副書記和支部委員,優化了社區團干部隊伍結構。目前,全縣1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團支部建立實現了全覆蓋,累計開展感恩教育宣講活動32場次,受教育者達2000余人次。

搭建群眾創業就業“致富橋”,創建幸福之家

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是基礎,穩就業是核心。

3月20日,石阡縣組織47家用工企業(單位)在平陽社區舉辦了2020年“留雁行動”專場招聘會,為前來求職的群眾提供了4500余個就業崗位,招聘工種涉及機械加工、電子裝配、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餐飲服務等10多個行業。通過企業和求職者現場洽談,雙向選擇,當天就有1200名群眾與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

4月25日,石阡縣婦聯在平陽社區組織60余名搬遷婦女開展了“新市民·追夢橋”手工配件實操培訓。通過師傅現場操作、手把手教授、觀摩學習,幫助更多有就業願望但難以外出務工的搬遷婦女、老人、殘疾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確保掙錢顧家兩不誤、雙促進。

5月19日,石阡縣總工會組織全縣1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50余名代表,齊聚龍塘鎮神仙廟村開展了“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最美五月天”2020年雙手採茶技能競賽活動,旨在通過搭建相互交流學習平台,團結凝聚民心、激勵引導奮進、比學趕超爭先,檢驗搬遷群眾勞動力培訓成效,便於下階段調整技能培訓方向,切實提升搬遷群眾採茶技能,有效鞏固脫貧成效。

就業是民生之本,決定鞏固脫貧成效質量。自“新市民·追夢橋”工程開展以來,石阡縣著力加強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崗位、引導扶持創業、培育發展產業,幫助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今年,全縣累計舉辦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54期惠及2800余人。與相城區共同舉辦東西部扶貧協作就業專場招聘會2場,到蘇州穩定就業貧困勞動力110名,依托蘇州資源實現貧困人口就近就業1235人。

實施“青扶貸”項目。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聯合縣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實施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用以解決青年在創業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充分發揮共青團凝聚青年、服務青年作用,積極引導石阡籍外出青年返鄉創業,讓青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減負前行,助推全縣脫貧攻堅。今年“青扶貸”項目實施以來,已累計發放資金3000余萬元。

建立就業創業示范基地。動員春暉使者、青年企業家等在安置點開辦扶貧車間,帶動搬遷青年就地就業。目前,已建立了平陽社區春暉社,吸納社員26人,禮聘春暉使者15人。把石阡縣宏信服飾有限公司建立為縣級就業創業示范基地,為搬遷青年群眾提供就業創業場地,切實增加家庭收入。今年以來,該公司為平陽社區搬遷群眾解決就業800余人,幫助30名學生就地實習見習。

深入開展“留雁行動”,採取幫助返回原崗位解決一批、發動尋找新崗位安置一批、動員參加農村產業革命安頓一批、組織投入重大項目安插一批、提供公益崗位安排一批、扶持就地創業落實一批等“六個一批”工作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多路徑幫助群眾順利實現穩定就業,持續增收,堅決防止因疫情致貧、返貧現象發生。

同時,根據搬遷群眾就業需求和意願,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人事局、縣扶貧辦、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主動溝通、相互協調、密切配合,採取“企業+社區婦聯+搬遷婦女”“公司+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分類分批分期,在各易地搬遷安置點輪流開展廚師、制茶、服飾、育嬰員、挖掘機等職業技能培訓和素質提升培訓,切實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后勁。

搭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創建溫暖之家

“我們充分利用春節、三八、端午、六一、重陽等重要節日,走訪搬遷戶,傾聽群眾的訴求和心聲,幫助協調,解決困難,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為搬遷群眾排憂解難。”談到溫暖之家的創建工作,石阡縣婦聯主席梁世斌娓娓道來,頭頭是道。

加強搬遷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服務,擴大服務范圍,縮短感情距離。匯聚政府、企業、愛心人士等力量,抱團開展困難幫扶、助學圓夢、健康助力、愛心陪伴等行動,切實解決群眾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不斷提高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平陽社區的20余名大學生,組成大學生志願服務隊,主動為搬遷群眾開展送教上門、疏心行動等服務活動10余場,服務青少年100余人次。

5月31日,石阡縣關工委在平陽社區開展了“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六月別樣紅”暨“長輩盡責優教,晚輩感恩盡孝”教育活動,與搬遷戶的孩子們一道,提前慶祝“六·一”兒童節。

剛參加完兒童節的搬遷戶孩子楊雨馨興奮地說:“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我聽了叔叔們講的話,還收到了阿姨送來的禮物,我很喜歡,非常開心。”

大力開展“希望工程·陪伴行動”希望小課堂公益活動。平陽社區依托西部計劃志願者、研究生支教團、青年教師等師資力量,採取“團組織+志願者+青年教師”模式,以四點半課堂為載體,開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希望小課堂”,開設書法、繪畫、舞蹈、文明禮儀、感恩教育、非遺少年說等特色課程,教育引導孩子們了解革命傳統、明禮知恥、健康成長、尊老愛幼等常識,培養社區青少年文藝興趣,養成文明習慣,努力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讓社區青少年課余時間有人陪伴、興趣特長有人指導、感恩奮進有人加油,切實增強生活的信心與勇氣。希望小課堂自2019年5月開班以來,累計開課125課時,吸納搬遷學生300余人就地上課。

建立春暉愛心超市。通過社會愛心捐贈的“進貨”渠道、無一人工的管理模式、群眾不用出錢的“售貨”方式,讓安置點群眾通過積極參與社區公益事業、環境衛生整治、夜校培訓等活動獲取積分卡,到愛心超市免費兌換牙膏、帕子、掃帚、紙巾、塑料桶等物品,有效做到授人以漁,促進精准扶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春暉愛心超市特別推出“積分兌換口罩”活動,送給群眾最貼心的“及時雨”。目前,在平陽社區、國榮鄉樓上村等4個安置點分別建立了春暉愛心超市,基本覆蓋了超市所在地易地搬遷安置點的所有群眾。截至目前,團縣委已組建志願服務隊9支、青年突擊隊11支,開展志願服務活動52場次,服務群眾達4000余人次。

搭建群眾權益維護“平安橋”,創建和諧之家

“通過舉辦系列活動,豐富社區精神文化生活,引導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少年兒童,樹立信心,茁壯成長,展現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勉勵他們勤奮讀書、感恩社會,將來做國家的有用之才。”石阡縣關工委主任楊世和一臉慈祥地說。

開展法治宣傳。聯合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稅務局、縣關工委等部門開展“為了明天·青春護航益起來”法治精神進社區、“民主法治示范社區”法制宣傳等活動,引導搬遷群眾制定居民公約,將安置點法治建設納入干部培訓計劃。目前,組織社區干部、樓長、協管員開展普法集中培訓40余次。同時,利用“12·5”志願服務日,志願服務隊深入社區開展德治、法治等普法宣傳教育,組織法律咨詢志願服務隊開展法律咨詢活動,不斷強化安置點青少年群體法治觀念。

疏解群眾情緒。建立12355綜合服務平台和熱線,積極開展“輕鬆備考——12355與你同行”陽光行動心理輔導講座,優先在平陽社區創建“志願者+社區”服務模式,志願者、社區管理人員走訪青少年搬遷戶,促進搬遷青少年身心健康。縣婦聯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陸續開展了“家風家教”“巾幗在行動·溫潤移民家”“暑期閱讀”“下基層·訪婦情·辦實事”等活動,覆蓋搬遷婦女、兒童近2000人,還為安置點5名貧困婦女、60名兒童送去了慰問物資。

調解矛盾糾紛。深化“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進一步暢通矛盾糾紛調解投訴渠道和青少年權益侵害訴求渠道,加強對安置點青少年、未成年人等群體的關愛和權益維護工作,多形式、多維度為易地搬遷群眾提供矛盾調處和維權服務,以家庭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優先在14個安置點配備至少1名西部計劃志願者,開展情緒疏導、感情引導、心理輔導等志願服務活動。

參與社區治理。加強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服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選派7名西部計劃志願者赴平陽社區成立青年突擊隊,引導志願者和社區管理人員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推動解決涉及搬遷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和實際困難,摸索社區治理體系,逐步形成社區治理常態化機制,推動形成群眾工作群眾做、集體事情集體做的格局,達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搭建市民意識培養“融合橋”,創建文明之家

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從搬得出到穩得住再到能致富,搬遷群眾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思家心切”如何才能打消,安置點后續服務問題接二連三,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永遠在路上。面對時代之拷問,石阡縣給出了自己的解題思路……

推動移風易俗。充分利用石阡青春驛站、青年之家、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等載體,採取“線上+線下”模式,建立安置點青年微信群、社區交流群,讓安置點志願服務隊切實為搬遷群眾提供幫助,打通線上線下交流渠道,拉近彼此距離,獲得群眾信任,走進群眾內心。廣泛開展“巾幗愛家·共享美麗家園”活動,引導婦女操持家務、整潔衛生,以家庭文明促進安置點的社區文明。在平陽社區安置點裡,由石阡縣婦聯發動組織的巾幗志願者隊員們分散在小區裡,通過上門手把手教授搬遷群眾安全使用電器、快速整理床鋪、輕鬆打掃衛生等方法,及時傳遞城市生活方式,為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卸下了思想包袱,打消了不必要的顧慮。

提到家庭衛生的打掃,從白沙鎮均坪村搬到平陽社區的搬遷戶蔡朝剛說出了大實話:“以前,我打掃衛生,從來就是哪裡臟了掃哪裡,不懂得方法,結果掃來掃去還是不夠干淨。現在,這些同志教的方法很好,既簡單又省時,而且打掃得很干淨。”

提升文化素質。利用道德講堂、夜校、青年講師團、志願服務隊等載體,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婚姻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禁毒防艾、交通安全等內容進行宣傳,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精神風貌。寒暑假期間,招募大學生志願者,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平陽社區開展“大手拉小手·共度愉快假期”、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帶動其家中長輩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做文明禮貌的新市民。

開展文體活動。協調科協、作協、美協、攝協等人員到平陽社區開展“流動圖書館”、贈春聯、贈圖書等公益性活動及相應的業務指導,豐富搬遷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勵社區搬遷群眾自發組建腰鼓隊、象棋隊、籃球隊、廣場舞隊等文藝隊伍,積極開展各類文藝體育活動,調動其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充實業余時間,豐富業余生活。目前,多家單位聯合在各安置點開展各類文體活動40余場次,覆蓋群眾3000余人次。

重視家教家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石阡縣充分發揮親子閱讀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良好家風家訓、傳播科學閱讀方法、促進家庭文明新風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廣大家庭和孩子養成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增長科學文化知識,營造浸潤書香的文明家庭氛圍,切實為搬遷群眾搭建親子交流的溝通橋梁。

在平陽社區親子閱讀室,志願老師認真講述童話故事,10多個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現場氣氛十分融洽。

在平陽社區脫貧攻堅夜校教室,巾幗志願者們結合自身經歷、社會閱歷,通過故事、表演、講座、宣講等方式,講述家訓家風、尊老愛幼、鄰裡和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和鼓勵搬遷群眾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

以身邊人講述身邊事,以身邊事感染身邊人。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引起了現場群眾的強烈反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自開辦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以來,石阡縣成功探索出“兩種模式+四接舉措”工作方式,圍繞法律法規、刺繡技藝、農業技術、藝體特長等內容定期開展培訓,引導搬遷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融入城市生活,切實讓夜校成為搬遷群眾“智志雙扶”教育的重要抓手。夜校自去年10月開班以來,共招收學員179人,開展教學28課時,培訓群眾達950人次。

“我們聚合工青婦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搭建黨心連接民心、農民變成市民、貧窮走向富裕的追夢筑夢橋梁,竭盡全力,服務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群眾,切實把平陽社區打造成搬遷群眾的奮進之家、幸福之家。”石阡縣委相關領導如是說。(譚文明)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