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獨山水苔走俏國際市場

2020年06月17日12:2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潘文春搬運海花草。
潘文春搬運海花草。

“目前儲存在倉庫裡的這批水苔准備銷往印度,共計6噸,就等印度疫情穩定,馬上起運。”近日,獨山春祿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總經理潘文春一邊查看微信裡銷往世界各地的水苔訂單,一邊介紹道。

近年來,獨山縣依托獨特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人工水苔產業,在保護自然環境和珍貴物種的同時,增加低窪易澇土地單位產值,重建濕地生態環境。同時,高品質的水苔受到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客商的喜愛,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和鄉村經濟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走出國門 供不應求

水苔學名海花草,是獨山縣原生苔蘚類植物,既是種植栽培基質上等材料之一,又在醫藥、保鮮、食品加工等方面有廣泛應用,國內國際市場廣闊。

“從最初的被顧客選擇,到如今我們選擇顧客﹔從開始的顧客先收貨再付款,到如今顧客年初預定下單付款,除了因為獨山水苔品質好之外,也釋放出水苔市場供不應求的信號。”潘文春介紹。

作為獨山最早從事水苔加工的企業,春祿農業公司產品已經出口到了日本、美國、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在潘文春看來,水苔緊俏的原因是國際市場需求量大,而水苔適生於水濕環境及沼澤地帶,尤其是高山帶的濕冷環境,對土壤和水質有一定要求﹔同時,國外水苔沒有形成大規模種植。

去年,春祿農業公司還與法屬薩摩亞御耕綠能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貴州海花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農作物種植技術研究,提升水苔產業附加值,以及貨物銷售或技術進出口等業務。

“今年公司已經接到960噸的預定單,約3000萬元的產值。”潘文春說,受疫情影響,公司開始轉變模式實行網上銷售,將過去的大規模批發方式轉變成現在針對家庭或者個人的小包裝模式,今年前4個月,網上銷售額超過300萬元,這也是公司接下來的主要銷售模式。

目前,獨山水苔種植產業初具規模,產量逐年提升,全縣累計種植面積7795畝,產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國、印度等國家。近3年,全縣水苔累計出口量約800噸,出口額達2400萬元。

綠色發展 革新產業

地處都柳江省級濕地保護區腹地,獨山生態環境優越,十分有利於水苔的生長。早在70年代初,獨山人就有了水苔銷售歷史,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如今的脫貧致富,水苔對於當地群眾而言更是“情誼草”。

然而,由於農戶過度開採野生水苔,對當地生態系統一度造成嚴重破壞。為此,2013年,獨山縣建立了貴州第一個苔蘚類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禁止採摘野生水苔。

“從那時起,政府開始採取以500元的補助方式鼓勵我們農戶種植人工水苔。如今想想,人工種植水苔不僅保護了環境,還帶領我們發家致富,我們高興還來不及。”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水苔種植大戶韋光應回憶從前,一臉笑容。

“不種水稻種水苔。”2016年,紫林山村就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成為了當年獨山唯一表彰的水苔專業村。目前全村已調整種植水苔4000畝,並通過“龍頭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逐漸培養出一支集農產品研發、種植、檢測、加工、配送、銷售為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開發管理隊伍,極大地提升了該地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水平,有力推動了農村產業革命。

如今的紫林山村,梯田層層疊疊,依山傍溝,放眼望去一片綠意盎然。貴州省商務廳電商處二級調研員、獨山縣委常委、副縣長陳挺峰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獨山大力發展水苔經濟,讓生態經濟助推脫貧攻堅,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駕齊驅的發展路子。

抓住商機 特色富民

“韋大戶家,今年上半年的水苔收益就是一輛寶馬車咯。”在紫林山村產業推進會上,村民們打趣韋光應。原來,靠著種植水苔,韋光應家裡蓋起了新房、添置了汽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收海花草了,兩毛一斤、兩毛一斤……小時候水苔商販的叫賣聲如今還時常在我腦海裡圍繞。誰曾想,這小小的一株野草如今能賣到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村民還靠它發了家、致了富。”韋光應笑著說道。

商機顯現,村民自掏腰包購買水苔種苗種植。在獨山縣麻萬鎮花園村,遠遠望去綿延如帶的梯田裡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將自家購買的種苗栽進土裡。“看著紫林山村靠著水苔脫貧致富,我們也要跟著步伐,靠著水苔過上好日子呀。”花園村上高組姚登倫說。

作為獨山縣水苔種植、加工和科研開發的種植企業,貴州雲上大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目前已種植水苔2000畝,通過土地流轉和帶動群眾務工覆蓋貧困戶235戶。

據公司負責人孟錦勇介紹:“我們正在積極開發歐洲市場,公司通過幾次的歐洲市場考察,發現西歐國家對花卉園藝非常重視,他們對園藝產品尤其是水苔作為園藝植物栽培的重要基質幾乎是剛性需求,因此水苔在西歐的市場需求很大。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挖掘水苔產業附加值,往深加工的方向探索。”

面對廣闊的市場“錢”景,獨山水苔種植的巨大效益日益凸顯。近年來,為進一步調動廣大群眾水苔種植的積極性,獨山縣建立了“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水苔種植產業覆蓋農戶1976戶,其中貧困戶857戶,水苔種植產業正成為獨山打造富民綠色經濟產業的有效途徑。(文/圖 馮倩)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